学生们吟完《数九歌》,冬至如约而至。今年的冬至,不寒冷,温暖如沐春风。
有幸参加了株洲市教科院主办的“株洲市第六届‘阅读的力量’教师读书论坛暨班级读书会观摩研讨活动”。在加位150个以后,仍有很多无座的情况下,坐到一把小板凳的我带着“粉丝”的心态开始了一天的学习。
活动伊始,帅晓梅院长致开幕词,她优雅的语言与仪态,充分展示了“阅读的力量”。
上午黄耀红博士的讲座给了我很多文本解读方面的引领。“文本是一个召唤的空间。作者本身给文本以生命,而读者丰盈了文本的生命。阅读是生命的对话,生命代代相传,解读没有终极。”;“文本是‘意义的雪球’,而不是‘山上的滚石’。”开场,黄博士就文本提出了他的理念,字字珠玑,言之有理。接着,他以各种体裁,案例,展开了方法的诠释。“三种眼光:课文――课堂――课程”;“三种取向:文字――文学――文化”;“三种力量:生长――生活――生命”;“三种维度:长度、宽度与维度”;“三种路径:深潜、跳出与观照”他精辟独到的视角,务实的教学方法,从电影《芳华》到朴树的歌曲《送别》,从《月光曲》到《愚公移山》,丰富的案例解读,着实令我惊叹。全程不仅听听听,写写写,更想细细把每一处都刻在脑海里仔细琢磨。黄博士对文学与文化,生活与生命的理解,更让我醍醐灌顶。望着他有些发白的鬓角,我更深刻体会到了阅读的力量,学习的动力,明白了“肚子里有货”的重要性。
接着,诗人吴昕孺的讲座,让我明白,原来诗人也食人间烟火。会场几位女神的朗读,功底更是可见一斑,令人久久回味。
下午便是班级读书会的展示活动。一堂二年级的导读课《没头脑和不高兴》,从默读与联系生活实践两个策略引导学生学习,课的设计处处用心。小到学生的课前诵读,生字的拼音标注,字体的设置,大到环节的设计,默读方法的学习与实践。虽然,执教的是位年轻老师,但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年轻老师也可以“不年轻”。
第二堂,刘艳飞老师执教的幻想小说《手绢上的花田》导读课,更是我期待已久的。上半年,听过她的《临死前的严监生》,当时,十分钦佩于她的课堂组织与把握能力,课堂的精彩,就特别期待她的导读课会怎样上。整堂课,刘老师都没有急于生成,而是一步步和学生聊,一步步引导学生猜。刘老师更是注重学生赏析幻想小说的写法,教给学生学法,而不是流于表面。旨在通过一本书,教一类书的读法。我想,她做到了。从她身上,我领会了“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体裁不一样,教法不一样。
名师就在株洲,就在身边。一天的学习,更让我明白了,如同旅游一样,不出去走走,会以为周围的就是全世界。而作为一名年轻老师,不多走出自己的课堂,不多阅读,不多去开阔眼界,会以为这就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