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欢沈从文小说世界里描绘的湘西世界,如田园牧歌,充满了纯净、冲淡和宁静之美。赋予读者这种美好感受的,除了山清水秀的故乡,就主要集中在美丽动人而又善良多情的少女形象上。
今天,读了先生的小说《三三》,感觉如同一个美丽多情的少女飘忽在一副淡墨山水画里,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心里不想让人觉察的爱情与远方,充满了诗情画意。这种少女情怀,先生刻画得非常生动,我感觉与当下时代也是相通的。
小说一开头就营造了不逊于世外桃源的杨家碾坊:山田无数、绿树成荫、溪潭幽静,还有肥美的鱼虾鸡鸭和一座能唱歌的碾坊。三三在这种田园风光里生活,读到这我不禁揣度应该是一个性情柔顺和平和之人。可没有想到,三三出声就是阻止陌生人在碾坊附近的溪潭里钓鱼,像捍卫自己主权一样坚定不移。但遇到熟人,三三虽不会阻止,但嘴里也流露不出心甘情愿。这般少女情态,让熟人也忍不住揶揄一下。少女的小心思,在沈老的笔下一眼看穿。
三三心湖里泛起涟漪,则是在偶遇总爷家管事先生和年轻男子在这里钓鱼的时候。从城里来的年轻男子,白白净净自带一身病态,唤起了三三的好奇心。后来偷听到管事先生让少爷把三三娶回去,三三心里很是生气,还幻想年轻少爷被狗追后落入水中。可三三在听到堡里人议论少爷来自城里并身有疾病之后,三三在内心涌动起随水流到城里去,并且一去不复返的心思。城市就是三三心里的远方,虽然有时也只是懵懵懂懂,可总觉那个地方以无法言说的方式吸引着她想去追随。这个“远方”也同样吸引着三三的母亲,母亲知道少爷对三三的心思后,越来越频繁地与三三讨论和想象城里和城里的人。
三三对城里少爷的感情如暗流涌动,不知何时兴起,也不知道流往何处。只是从母亲与三三的交流之中,可以看到三三的倔强与叛逆。明明关心少爷的情况,却总是佯装毫不在意,用生硬的言语来抵抗。三三明明很喜欢照顾少爷的“白帽子女人”,却在母亲面前假装讨厌她,拒绝见她。“白帽子女人”和城里少爷,共同给三三和母亲带来了对城里和三三归宿的想象和向往。
文中虽未用大量笔墨渲染三三情起何处,但从结尾听到少爷去世后,可以看出端倪。得知少爷病逝后,“三三站立溪边,眼望一泓碧流,心里好像掉了什么东西。极力去记忆这失去的东西的名称,却数不出”。字里行间,我一直感觉三三心里是怀有一种若有似无的希望和情绪,只不过她用自己的方式抵抗着对这些东西的命名。如同大部分情窦初开的少女一样,情感里夹杂着些许叛逆,些许倔强,或许还有些许不想让人察觉的卑微。明明心里欢喜,却佯装毫不在意;明明也想靠近,却假装想要远离。三三不愿跨出那勇敢的一步,冷漠的眼神和讽刺的话语只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脆弱与保护自己的希望。这样的少女情态,如诗一般的千变万化,有哀伤惆怅,有明媚飞扬,也有若有似无。这可不就是少女情怀,诗一样的存在。
三三的心思被戳痛之后,还沉浸在若有似无而又若有所失的忧伤里,还想找寻失去的到底是什么。但三三的母亲在这种若有若无的希望破灭后,很快回归到碾坊生活里的忙碌与平淡之中。母亲不再幻想城里的人和房,不再从幻想里找寻快乐,而是在自己早已习惯的生活中获得幸福,生活只能说是更好了。母亲是务实的,三三是缥缈的,一如天空飘着的云彩,溪潭里浮出的烟气,总是充满了若有似无的诗情与画意。
每一个少女心中都会有一个远方,也会在心里住着一个人。它或许真实存在,也或许虚无缥缈,又或许无法言说。如同三三,只会把所有的热情与忧伤聚集在心里,不惊动别人,也不放纵自己,隐忍成诗,自己都不易觉察。等到失去,也只能在诗一般的少女情怀里孤独追寻,敝帚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