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带逸儿去打疫苗,打针之前,我告诉她:要打针了,会有点疼,如果你想哭就哭吧,妈妈会陪着你。逸儿似懂非懂,看着护士笑。
不出所料,打完针逸儿哭的很委屈,我抱着她安慰:妈妈知道逸儿疼,哭的好委屈,哭吧!妈妈抱着你,妈妈在。
不转移注意力,不否定她的感受,允许她的情绪表达,允许她通过哭泣释放身体的疼痛、心里的害怕和委屈……这一刻,我和我的孩子在一起。
我只是想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她哭的权利。
记得正面管教的课堂上,老师让练习“我句式”,“我感觉”后边加上自己的感受,我竟然觉得很困难,我在脑子里搜索半天竟然还是不知道当下的感受到底要怎么表达。
塔罗个案的时候也是一样,对方问到我的感觉,我只能说出:我感觉这个骑士很有力量,感受的词汇我找不到。
和一个朋友聊天,她苦恼于妈妈对她的控制,我建议她向妈妈如实表达自己的感受,她告诉我没法做到。
我们似乎都很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为什么呢?在医院我听到了这些声音:
“不疼不疼,没事!”--孩子的感受被否定,不被看见。
“好了好了,不哭了,你看xx打针都不哭。”--哭是不对的,表达感受是不被允许的。
这些话语背后的目的似乎只是为了让孩子不要哭,孩子不哭了,大人的目的就达到了。那孩子呢?不哭了就好了吗?
孩子的哭声是和外界的一种沟通方式,是向父母发出的信号。打针的时候哭了,是在向妈妈说:宝宝疼,宝宝害怕!妈妈抱抱!
哭不被允许,情绪的表达被割裂,和父母的连接如何建立?卡在身体里的这些能量如何释放?
一次、两次、很多次……这些孩子长大了,会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吗?会勇敢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吗?
大概还要被妈妈埋怨:有什么话都不愿意跟我说!哦漏!宝宝委屈,可是宝宝不说。
一定会有人问了:那就让孩子一直哭吗?
当然不是!拥抱,共情,用为人父母的本能看见TA就好。事实上,及时给予关注和回应,孩子的安全感养足了,不会无缘无故哭闹的。
爱孩子,就尊重TA哭的权利吧!
孩子,哭吧!不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