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听万维钢老师说佛学的音频,里面讲到一个新的脑神经研究成果,我们之前说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较量其实并不存在,真正在较量的还是感性和感性的较量,理性思维只是感性思维的一个工具,为感性思维提供证据。
我觉得如果理解到了这一层就特别的厉害,以前我们还认为理性思维可以像肌肉一样锻炼的越来越强,或者靠意志力、决心来用理性克制感性。现在知道任何选择还是感性和感性的较量,那我们就可以通过观察这两种感性思维,来给它们摆事实讲道理,那一方利多弊少,那这种感性思维就可以胜出。
美国国父富兰克林有个习惯,在做选择的时候,喜欢把每种选择带来的利弊罗列出来,综合这些因素来统一思考利于当下的选择。这种习惯就是在为两种感性思维,提供理性的证据,带领正确的感性思维胜出。
万维钢老师讲到,当冲动的感性思维来袭时,我们不需要去抵制和压抑,反而要认真的去观察感性思维。举个例子,在你工作学习的时候,经常会被手机给吸引,时不时的想拿起手机玩上一玩,这个时候我们其实就可以想一想,我为什么需要拿起手机呢?是什么事情需要我用手机处理吗?你只要简单的想一想,观察玩和不玩手机两种感性思维,你就能坦然很多,也不会产生纠结。
当原始人听到草丛中有异动的时候,感性思维就会立即作出反应,跑为上策,因为只有活下来,才能把自己的基因传下去。但另一种感性思维也会选择去冒险,因为一旦冒险成功,在部落里面他就能被爱戴和敬仰,基因能传播的更多。这就是两种感性思维的选择策略,理性思维为感性思维提供了选择依据。
在中国的政治上有种说法:人们内部矛盾,这种矛盾就像感性和感性,不需要反目成仇,两种感性只要讲事实摆道理,哪种正确我们选哪种。如果是人民外部矛盾就像以前理解的,不同阵营的感性和理性,一方胜利就代表着一方的失败,这样就会痛苦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