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的姑娘坐在我的对过,平静得叙述着她经历过的种种磨砺,仿佛在说他人的故事……
而我粗略一算,她无非也就20出头,照理她这个年纪,应该还在大学上学,像很多人那样经历着最为宽松的学生时代。
她说自己的学籍还挂在学校,但已经在社会上打拼了两年。她进入社会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目标明确。
两年前,她接触到瑜伽,越练越喜欢,于是一路从北京漂泊到上海,一个月前考出了教师证,现在成为了我的同事,和我在同一家瑜伽馆共事。
我和她相差了整整十七岁,此时,我们俩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我时常听人说,“你们上海本地的,都仗着自己有坚实的后盾,所以远不如外来的那样拼命。”
我每次都对这些言论嗤之以鼻,难道本地的个个都家底殷实,个个都能不顾眼前的苟且,只看向诗和远方?
明明是你们自己摆脱不了膨胀的物欲,替自己的盲目追逐找个借口罢了。
“我在北京那会儿,正值入冬,身上实在没钱,别人都穿着薄羽绒服了,我还是短袖体恤加牛仔衣。我也冷,但是我没钱买衣服。比起露宿街头、还有饿死,挨冻真算不了什么……”
就在那一刹那,我突然明白了他们说的“坚实的保障”到底指什么:
大不了住回父母家,大不了先仰仗父母一段时间;总不至于没饭吃,没衣服穿,没地方住。
我的自以为是,是建立在多么可笑的优越感上。站得高高在上,怎能体会低处的哀伤?
“我在健身馆做预售的两个月里,每天早上八点到晚上十一点,站在街头派发传单;凌晨一点到两点,开始往家家户户的信箱里塞传单。”
“为什么要凌晨塞传单?是有保安阻拦吗?”
“因为只有那个时间段才有空塞传单啊。”
当时的她想留在北京,就得拼尽全力。
在那两个月里,她凭着没日没夜的努力,赚到了3万6。拿到现金的当天晚上,她把钱抛洒在床上,整个人就躺在上面,闻着那股特殊的油墨味,满足得睡去。
对于一个没有退路的人来说,只能一路往前。
对于一个不给自己留后路的人来说,没有回头路是他的宿命。
前阵子看雾满拦江写的《我不过低配的人生》,里面有一篇文章提到了乔布斯曾经经历的逆境。
他大二退学,没吃没喝,每天睡在地下室,靠捡瓶子换钱果腹,每周还要穿越城市一次,去一家教堂吃顿饱饭。
有一类人,即乔布斯这种,都秉持一种活着干、死了算、不死总会出头、再穷无非讨饭的人生哲学,一路往前,从不往后退,从不绝望。
我问那姑娘,你为什么不回老家,不回去依靠下你的父母,她回答我,
“我从内蒙出来,就没有想过要再回去;如果我想着即使混不下去了,也总有老家能够让我回去避难,我总有一天会灰溜溜得回去的……
我虽然不确定我一定能够在外边混出个模样来,但是我确信,只要我咬牙坚持下去,我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正如雾满拦江在文章里提到的:
这个世界,有些事是确定的,而有些事是不确定的。朝正确的方向努力能够使自己变得优秀,这是确定性;努力但未必能成就事业,这是不确定性。
对此有正确认知的人,会把努力的目标放在让自己变得优秀上,只有这样,他们的心才不会陷入失落悲情,才不会受到强烈挫折,不去想那些不确定的小概率事件。
而另外一些人,则把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完全弄反了……
一旦对于确定性有了明确的认知,就不要给自己留退路,一处留退路,处处可退;
一退再退,前路,就真的不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