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案例,北美原住民波尼族印度安人的男孩在最初的小时候,会在早晨把他们丢到雪地里,以来煅炼他们的坚强韧性,换成了今天,“雪地”变成了对男孩管教和不容分说的要求。
记得以前有一个朋友,他说:“在小学之前,总是被父亲打,我心里总在想,为什么父亲总要打我,我哪里做错了吗?”他小时候心里底层的信念无法探究,从被打他会怎样看待自己,是好还是不好。怎样看待别人,别人是什么样的人,友善值得信赖吗?世界是美好令人向往的还是步步为营的。因此,我可以变得更好,还是步步提防求得安全。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七八十年代的人不陌生,说:“我就是这样被打着长大的,现在不是挺好吗!”探究被打着长大的人到底有没有留下痕迹,在成长人格的形成过程中有没有影响,答案当然是“有”。
先天个性使然,人格因素形成有先天气质、养育环境、个体对待事物的信念。那也的确是有越打越倔犟,越打越不屈侥的。也有越打越胆小懦弱自卑的之人。谁也猜不知道被打的孩子心里面的信念是什么,他是怎么想的。
传统的养育方式对女孩子都是温柔细语有加,做错事就是严厉几句就过了。对男孩像是不经历一番严格训斥拷打就不见彩虹般的对待。啥子道理,就只是男孩好动,皮吗?
严厉管教对男孩的效果。短期内的效果有可能有效,也有可能无效。但肯定是影响断裂了亲子关系间的链接。长期效果可能会形成粗暴,没有同情心,不体谅别人,以暴制暴。
对男孩子管教有方:
柏拉图在公元前4世纪的时候把男孩称作“所有野兽中最难驯服的一种”。“原型男孩”既不是“野兽”也不是“王子”,他不是野兽般难以训服,也不应把他们当王子般享有特权对待。
1、认识到男孩子的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的特质,创造或改变可以让他们发泄精力的环境。
2、对他们提出清晰、合理要求、坚定并共情的施与指导。让他们学会同理他人并成为有温情,阳刚之气的帅锅。
3、不只是看冰山水面上的行为,看到男孩背后动机,让他产生原意讨论和交流,而不是排斥和孤立他人。
4、问问他们,“关于这个规定,你有什么不懂或不满意的地方吗?
你需要什么来改变这种行为呢?
5、因材施教。所有孩子都是具有独特性和整体性,看到他们发展的不均匀,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引导。
参考自《培养高情商的男孩》
罗玉红 20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