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了振平及师怡的个案分享,让我对自已有了更进一步的看见。
1.我与爸爸不一样,我表里如一,我要坦露自已所有的阴暗面,一丝一毫也不能放过,我憎恨爸爸在外老好人,在家对我的指责咒骂,我恨爸爸虚伪,我要不一样。
这回答了自已几天来对自已越来越强烈的疑问:为什么我一定要在群里分享自已的阴暗面。
我一方面要呈现真实,一方面也在寻求无条件的接纳——即便这样的我也是值得爱的。
2.我与妈妈不一样,我敢于选择放弃,我敢于离开男人。一次两次的离婚,都是由我决定的,因为我看到感受到对方的背叛,我必须与曾经懦弱无能、愤怒却又不离开爸爸乞讨生活卑微的妈妈不一样。我卡在少年时的那个对妈妈的愤怒怨恨不屑里。
3.“无爱无家”是我选择离婚的理由,更深层的是我在这两个男人身上都感受到了威胁,感受到了来自他们的死亡的恐惧。我卡在了少年时来自爸爸的那份死亡威胁的恐惧里。这也是我必然会决定离开这两个男人的原因。
4.“为什么总是我”每次对儿子产生情绪,愤怒里我都会有这句话升起,为什么总是什么都找我,为什么不是你爸爸!
我看到的是年少时与家人的互动中,我承担的巨大的羞辱感,我看到妈妈的无用,让我与她一样默默忍受爸爸的外遇,而哥哥对家里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妈妈保护哥哥却对我残忍,对哥哥我什么也不能说,却要忍受来自哥哥对我的指责羞辱(孤癖、性格怪异、脾气大——陌生的嫂子第一次登门哥哥竟如此介绍我),让我隐忍这些羞耻,我压抑了那份羞耻与愤恨,我愤怒为男人承担任何。
看到自已卡住的点,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