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羡慕某些牛人,不仅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而且在其它方面也很有成就。比如玩游戏能够玩出专业水平,一年能够读完几百本书。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可能有人会说,是因为他们聪明,是他们受过更好的教育。其实不尽然,之所以牛人有如此的高效学习能力,主要在于时间、习惯及思维的不一样。换句话说,普通人和牛人就差3个秘诀。这也是《暗时间》这本书所讲到的。
《暗时间》的作者是刘未鹏,现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工程中心。刘未鹏对于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以及认知科学都很有兴趣。不同的是,刘未鹏还把这种兴趣转化一种成果发表在网上,这也是《暗时间》这本书的来历。《暗时间》出版的时候,刘未鹏只有27岁,可想而知,刘未鹏就是我们经常羡慕的那种牛人。那么读这本《暗时间》就相当于刘未鹏手把手教你如何高效学习。
《暗时间》主要阐述了三个方面:善用暗时间、养成良好的习惯、转变思维模式。通过这三个方面能够在信息时代比别人掌握更多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善用暗时间
我们以为世界上总有一样东西是公平的,那就是时间。因为一天只有24个小时,再加上我们每个人活的时间都差不多,由此得出结论是时间对于每个人是一样的。但是在现实中并不完全是这样的,比如学习某种技能,在相同的时间里,有人就能够掌握,而有的人却掌握不了。原因不是双方智商的高低,而是在于时间的效率。时间的效率是投入时间和效率的乘积,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每个人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可能有的人一天只有24个小时,而有的人一天是36个小时或者是48个小时。效率的高低取决大脑对事物是否存在思考和推理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暗时间。简单来讲,暗时间就是思考的时间。
人的大脑在思考的过程中,潜意识和显意识很容易专注于同一个事物。这时人就会进入一种叫作心流的状态,美国心理理论之父米哈里·契克哈赖在《心流》的书中指出:在心流的状态下,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感觉进入忘我的境界而且做事的效率会成倍的增长。诚然,善用暗时间的人无形中比别人多出了更多的时间,同时解决问题和学习能力明显提高。比如阿基米德在一次洗澡的过程中发现浮力定律,因为阿基米德那时脑子里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不然他以前洗澡这么没有发现。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把走路、洗澡、吃饭的时间变成暗时间,若睡觉前放一个问题在脑子里,睡觉也可以变成暗时间。当然暗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我们大脑进入心流状态,例如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每年有两个思考周,在这两周里,比尔·盖茨会来到湖边小屋远离世事,只读书思考大局,这两周就是比尔·盖茨的暗时间。
养成良好的习惯
经常听到有人说,习惯就好。当我们开始面对新事物的时候,也是这样鼓励自己的,直到我们熟练之后发现这句话是有道理的。科学家对大脑的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存在用进废退的原则,越经常使用的区域会越来越强大。比如熟能生巧的卖油翁,说明习惯的力量是极大的影响人的行为。从另一方面来讲,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就是习惯具有自我叠加效果(越用越强,越强越用)。这就是坏习惯很难改掉的原因之一,比如有些人很难戒掉拖延症、手机上瘾等。但是我们也不要气馁,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对我们的帮助是巨大的。因此,作者刘未鹏总结了有利于高效学习的习惯。
阅读习惯
1. 看书挑剔,只看经典
2. 多看心理学和思维的书
3. 制定阅读计划
4. 写读书笔记
思考的习惯
1. 随时随地思考
2. 经常回忆和总结学习的内容
3. 反问自己
4. 思考问题的本质
转变心智模式
为什么在书店或者图书馆时,更容易引起看书的欲望。等把书带回家时,看书的欲望就减弱了呢。再比若,明知道下班后学习的重要性,却选择玩游戏。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们的大部分行为依赖于大脑的情绪模式。我们的大脑有两种模式:情绪模式、理性模式,人的大脑是经过漫长时间进化过来的。开始只有原始的反射模块,到拥有了情绪中枢(感性大脑),一直到进化历史较为新近的新皮层(理性大脑)。从这个角度来看,感性模式存在我们的大脑的时间更久,并且为我们祖先的生存繁殖作出过巨大贡献,因此我们大部分的行为习惯取决于大脑的情绪模式。在书店或者图书馆阅读的氛围比较好,大脑的情绪模块受到了鼓舞,在加上理性模式认为看书是有利的。但当我们离开了这种环境,情绪模式就回到了平常的状态,就会造成喜欢买书却不读书的结果。即使理性的模式告诉我们读书是有利的也很难改变这个行为。
人类的进化时间已经过去20万年了,我们现在的世界已经不在是祖先的世界。因此,我们的行为已经不能完全取决于大脑的情绪模式,而要加入理性模式。理性模式能够思考、权衡各个行为的利弊,而不仅仅满足于情绪上的判断。不会因为感受到学习的氛围,就胡乱的买书或者借书,不会因为受到刺激就想来一次天天向上的决定。理性是经过判读、思考选择哪种行为是有利于自己长期发展的模式。由此,理性的模式是高效学习的基础。
《暗时间》这本书告诉了我们时间和养成习惯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知识的获得不是读了多少,而是思考的多少和多深。对于这一点,尤其的重要,我们知道很多的学习方法,但依然学不好,是因为我们没有思考哪些方法适合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