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出自《诗经•大雅•荡》。意思是凡事谁都会有个好的开始,但是能坚持到最后的则少之又少,恒久的坚持就是通向成功之道的重要基石。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持之以恒都是必不可少的精神,只有不断地持续地努力,你才能大浪淘沙出人头地;只有不断地持续地努力,你才会有更光明的发展前途。
一、“有恒”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
苏格拉底曾给学生们布置作业,要求大家每天甩手200下。结果,第一天所有学生都能完成,但一个月后尚能坚持者仅剩一半,一年后还在坚持的就只有柏拉图一人了。
现实中,不少人在干事创业之初也都意气风发,但在漫长而艰辛的跋涉途中,逐渐褪去了干劲与激情。殊不知,即使慢,即便遭遇挫折,只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终能遇到美好风景。有恒,可说是梦想的生动脚注。
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有恒。我老家河北赛罕坝昔日飞鸟不栖、黄沙蔽日,如今绿树葱茏、天净水清,这样的绿色奇迹,是塞罕坝人超越半个世纪的坚守和有恒。
二、曾国藩说:勤而有恒,事无不成
如何才能做到勤呢?从治懒开始!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一处迟则百处懈矣。”曾国藩认为,人生百种弊病,都是因为懒惰才会出现。懒惰则松懈,松懈就不会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不会努力做事,更不要说做成什么事了。一个环节松懈就会导致整体的松懈,一时的松懈可能错过的就是一生中最好的机会。
所以,曾国藩把“勤”作为兴家立业的根本,他在《家书》中说:“我以有事而懒,六弟无事而懒,是我不甚满意处。若二人俱勤,则气象更兴旺矣。”
对于曾国藩的地位和功名,我们只是看到了他的成功,看到了他展示出来的光鲜,却忽略了他成功背后的有恒和付出。
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六月初七日,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兹拟自今以后,每日早起,习寸大字一百,又作应酬字少许;辰后,温经书,有所知则载《茶馀偶谈》;日后读史亦载《茶馀偶谈》;酉刻至亥刻读集,亦载《茶馀偶谈》;或有所作诗文,则灯后不读书,但作文可耳。”从这一天,他明确将早起作为自己每天必须坚持做到的基本要求之一。
我们中很多人都不会把“早起”作为一件多么重要的事、必须做到的事,往往都是必须起的时候才起,不然可能就迟到了,不然可能就要错过吃早饭了,所以我们总是在匆忙中生活。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有几时?请君听我《明日歌》。”这是明朝诗人对懒惰者最严重的警告:懒惰是万恶之源!
懒惰不仅是每一个人的大敌,也是成功的天敌。
三、有恒需要合理分配精力
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意思是说好马虽然善于奔走,却气力疲乏衰竭,中途就会止步。劣马缓慢行走、不间断,反而先到。
有个种树的人,树的枝叶茂密、果实繁盛,别人赶不上他。有人问他种树的经验,便说:“我没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只是识别物性,辨别适合的土壤,培土施肥有规律,灌溉浇水按照适合的时间罢了。一般的人在刚种下树苗时,总是早晚仔细察看,我听其自然,好像不在意。种植果树已经很长时间,他人早已厌倦、淡忘,我却更加勤快了。”
宋国有个担心禾苗长得慢、就一颗颗拔起一点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急忙跑到田里看,禾苗却枯死了。
考量这两件事,就知道学习知识、钻研学问的道理了。树立志向如果坚定,对待事物如果专一,必然不在于只有一天的增益和进步、自己夸耀功劳和成效。以百里路为目的地,急速行走九十里就停止,不能说已经到达。事业谋求有所补益,功夫重在有所成效,做学问的人要深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