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考了一本书,书名是我们内心的冲突。是心理学方面的书,那时天冷,学校图书馆的空调还没有开,我在5楼人少的地方看的,看完后的我很愤怒,平静不下来,老是在想书里面说的话。
我从书里看到了我自己,我的类型,我是疏离型,不和你亲密也不和你对抗。却实在是这样的,我亲密过也对抗过最后选择了疏离。
那时我大三,一开学我就去学校外面租了个小房子,一个月300块。终于自由了,体院的室友天天开低音炮打游戏,从大一打到大三,我大一和他们处的很好,和他们一起打,上课一起去上课,吃饭一起吃,睡觉一起睡,那个玩游戏什么时候睡我们就什么时候睡。
大二我开始厌倦了,怎么还是这个样子,人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我们大二了,学弟们叫我学长好不习惯,现在我大三了也不习惯。我买了窗帘,还买了耳塞,那套耳塞我带了一年。
大三开学第一天我就搬了出去,自己跑了4趟,我寝室在5楼。我开始远离他们了。
大一亲密大二抵抗大三疏离,其实我不想想这样,但是室友真的太让我失望了,妈的现在搬出去了感情也挺好的,毕竟一起待过两年。
书里说的冲突有很多,作用的结果就写在一个人上,人的语言,表情,肢体动作,都会有所体现。也不能忽略了外部环境的影响。不同的情境下人会有不同的表现。
还是要从人身上找问题,先要了解你自己,是什么塑造了你,看看你所经历的一切,去感受你有意识认识到的和没有意识到的。
人是很容易膨胀的,期待的结果大都高于自己的实际水平,这是优点也是缺点。如果结果达到了你的期待,你会更上一层楼,没有达到就会受挫。受挫了就会表现出破坏欲,因为创造欲没有得到满足。
我感到愤怒,塑造我的那些东西让我不安,我想干他们。我大三上就是想了解自己,英语6级也不考了,健身房也不怎么去了,那时觉得了解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去回忆你经历的一切,就是那些东西塑造了你。再往后那种文学方面的书我就没有怎么看过了。其实这也是文学的书看多的结果,慢慢的就会过度到人文社科类的书,什么心理学啊,它下面还有好些分支。
冲突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现在我内心的冲突是有的,比如说没钱,没房,没车。我是三无产品。其实我爸给我买房子了,房贷要还30年,前几天回来他叫姐姐把那房子挂出去给卖了,我爸终于想通了。
我考研要考云师大,他就说以后去那边买房定居,母亲身体不好,那边环境好。我也觉得挺好的,遐想真的很快乐,你真的去做了还不一定快乐,但是遐想一定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