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个老人,我叫她赵奶奶。
她的老伴很早以前就去世了,走的时候没病没痛,村里人说他是积了福气,阎王爷不愿意折磨他,剩下赵奶奶一个人。
赵奶奶今年80了,和老伴不同,她辛苦一辈子,落下了老寒腿的毛病,走路的时候很不方便,我们五分钟的路程她要挪半个小时,拖着凳子,看起来每天都很疲惫。
老伴走了之后她就住在小儿子家,儿媳妇对她不算差也不算好,帮她洗衣服做饭,却不愿意和她聊天,每次说话总是在指责她又把哪儿弄脏了。
小时候,赵奶奶还住在我家对门,杨爷爷也还活着。
他们老两口的院子是村子里面最老的也是最破的,在那个泥和稻草砌起来的院子里每天都有很多人坐着聊天——两个儿子住在村子的最东边,和他们隔得很远,邻居们喜欢陪着这对老人。
杨爷爷一到夏天每天就起很早去地里干活,赵奶奶就做好早饭,等着杨爷爷回来。
那是我见过最好的生活。
后来杨爷爷去世了,一切都变了。
赵奶奶腿脚不方便,不能一个人生活,七个孩子商量了一下,现在二儿子家住了一段时间,二儿媳妇一天对赵奶奶冷嘲热讽,时不时的造点小磕磕绊绊,原因很简单——赵奶奶打算把哪所院子给小儿子。
赵奶奶实在受不了了,搬到了小儿子家。小儿子是村里出了名的孝子,对她也好,她心里清楚。但儿媳妇毕竟不是自己亲生的,不可能像伺候亲妈一样伺候他,儿子又整天工作很少回家,赵奶奶每天最开心的时候就是两个孙女放学回家的时候,她可以说很多话,很多很多话。不管两个孩子听不听的懂,至少有人在身边听自己说话,哪怕是假装的也好。
可后来,两个孩子都长大了,去外面读书了。
赵奶奶不管是寒冬还是烈日,都要拖着凳子出去走很久的路,找她的老姐妹们聊天。直到有一天不小心摔了一跤,腿摔断了。
做了手术,又做了康复训练,可还是只能在一个小小的院子里活动,她走的太慢了,去不了远的地方,日子还是要照常过,偶尔会有人找上门来陪她聊一聊天,可更长时间她还是孤身一人,对于外面的事情,她只能通过儿媳妇儿和别人聊天的时候知道,谁家的女儿出家了,谁家的小猫又生崽了......
那天,她坐在院子门口晒太阳的时候,看见那条狗跑过来,那条老伴活着的时候养的小狗。
“你还活着啊。”
赵奶奶拿着拐杖轻轻的敲了一下它的头,最后笑了。这条狗杨爷爷去世的时候就没人管了,应该是成了条野狗。杨爷爷丧礼上它吃的那顿,是他吃的最后一顿好东西,是杨爷爷留给它最后的善良和关照。
现在它已经不是小狗了,它拖着干瘪又细长的身子在赵奶奶腿上蹭了几下,皮毛上沾着不知道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已经脏的不成样子了。
它围着赵奶奶绕了几圈,一瘸一拐的走了,再也没出现过。
那天它是来告别的吧,也不知道尸体在哪,被人扔了吧。
赵奶奶失去了那个小院最后的羁绊。
小院里长起来的杂草有半腿高,没人去清理,院子老旧的围墙已经塌了,小儿子又砌了起来,为了将来能买个好价钱。
赵奶奶的生活越来越枯燥,腿脚几近残废,一天只能坐着,结果坐着坐着,压断了3根骨头,如果再不好好治,只会落个半身不遂。
那天去看病的时候,小儿子给她拍X光加药钱花了一千块钱,她身上只有一千一百块钱,给了儿子六百。
小儿子回家之后和她说了两遍,看病花了一千块钱,她不是不想给,她只有500了,她还要生活啊。
最后儿媳妇开口了“你和你二儿子说一声吧,那么多钱总不能都是我们出吧,我们也没钱。”
她想起小时候小儿子身体不好,他和杨爷爷被这他走了十几公里的路去看病,就是别人说那个医生好,结果小儿子病没什么起色,他们又抛下农活找别的大夫,折腾了一个多月,赵爷爷的咳嗽从那时候再也没有好过。
儿子嫌她麻烦,她知道。她平常不太难受的时候已经不说了,怕给孩子们添麻烦,可她实在太疼了,腰上和锥刺一样的。
村里占地要分钱了,杨爷爷生前还有两亩地。二儿媳妇赶紧把她接过去住着。
她知道她的主意,可她不能给孩子们添麻烦,自己已经是个废人了,再难受也得忍着,别人贪自己便宜也是理所应当的,她一个糟老婆子什么都没有,最后能留给孩子们的就只有那点儿钱了。
那天,她自己推着轮椅去了马路上,眼睛一闭,一辈子什么都没留下。
她随身的药包里有几瓶安眠药,好几次打开了没敢吃,她不能死在儿子家里,不能给孩子们添麻烦。
老人去世一年之后,小儿子把老院子买了,买了所城里的楼房,每年回村里给他们扫扫墓。
故事到这里就没有了。
我只是希望,儿子儿媳也算孝顺,比那些整天对老人骂骂咧咧的人好多了,可是到底有多少老人,腿脚不便寄住在儿女家里,没有一点精神上的自由,甚至说句话都要考虑会不会惹孩子们不高兴。
他们从寄人篱下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被判处死刑了。
请善待老人,你现在怎么对他们,以后孩子们也怎么对你,有句话叫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在爸妈面前就不要那么计较了,你血浓于水的不仅有孩子,还有爸妈,想想他们到底怎么把你养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