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北京最好的季节来到鲁迅文学院,从院子里的树叶儿青翠,果儿累累,到秋至叶黄,再到枝蔓枯零。四个月转瞬即逝,回想开学典礼的那天,恍若昨日。在这段时光里,我无数次想起和吟诵雷平阳的《天上的日子》。
1
真的应该珍惜/这些天上的日子/在天上我们没有那么多/俗事缠身……
走进鲁院,就走进一座文学的殿堂,那些文学大师的一座座雕像和壁画,安静的院子,开阔的教室,强大而庄严的气场把我紧紧携裹。每人一个单间的寝室,我是这个小王国的王,崭新的电脑,舒适的布置,思考,看书,写作,发呆,痛哭,傻笑,一切随我。
在这里,我接受着暴风骤雨般的文学知识撞击。《永远的文学》《小说创作的实与虚》《俄国文学地图》《文章为美而写》《我的散文观》,每位老师都手拿着一把手术刀,每一堂课都是一次全新的“解剖”手术。解剖一片森林,一条河流,一头雄狮,一只麻雀。我看到触须的颤动,肌肉的纹理,血管的蜿蜒。我才知道,我以前的看到,都不完全是真正的看到。也在心中一次次悄悄拿起一把手术刀,颤颤地去解剖自己的文字,有过些许的安慰,更多的是掩面羞愧。也再次证实一个真理,写作归根到底还是要多读,多写,多思考,必须让自己充盈,有源头,有根,有行动力,有精骨。
2
世界是如此的辽阔/从上到下,从东到西/都是一望无际,平整,柔软/没有一丝一毫的阴影……
在这里,相比文学知识的学习,视野的打开更让我激动,对今后的道路也必将带来深远的影响。《百年科技的历史回顾与哲学反思》、《怎样与音乐交朋友》、《现代舞百年思潮》《数码转型时代的文化与社会》、来自澳大利亚老师的创意写作课,这种多维度多向度的开掘,打开了我心里一扇扇窗户,哪怕只是闪开了一道缝隙,那道光亮也刺痛了我的双眼,让我欣喜不已。
还有一次次文学对话、文学沙龙、作品研讨、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热气腾腾,烈火熊熊,置身其中,即使我一言不发,趴那儿不动,也会被嗖嗖扫过的子弹击中,而那种被击中的痛感是如此快意,令自己一次次惊悸和觉醒。
课堂里的老师个个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人物,课堂外和老师们也时有相遇,那些学养和人品令人高山仰止的大先生,哪怕只是一盏清茶,小座倾听,每次都会让我很受教育。“作家要有诗书,有风骨,有阅历”、小说要有“含心量”、作家要敢于冒犯、先器识,后文艺……在视野一点点被拓宽的时候,自己更加清楚世界有多大,自己有多小。以前飘散着的魂魄,也一点点被聚拢,并在头顶高悬着一轮太阳。它让自己更加自觉地挑战有难度,有重量的写作。这时再回望自己的家乡,那片被自己常常书写的土地,对她就有了一个更清晰的坐标感,就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热爱,新的责任。
3
星宿,我们的好邻居/互相照耀,但又彼此保持距离/谁的心,都明亮如宝石……就让我们继续下去/一万万年不动凡心/一千万年抱在一起
我们为什么来到鲁院?我们是来寻找精神上的亲人。鲁三三的同学们每个人都是一朵奇丽的花朵,一座奇峻的峰峦。每一次食堂餐桌上的交流,校园里的散步,寝室串门的闲聊,浅酌微醺的小聚,每一次嬉笑怒骂,辩论交锋,诗酒清欢,都能够让我汲取到精神的营养,这是鲁院特有的“文学的生活”。
如果说“没有一个文本会是十全十美的,每一次写作都是新的开始”,那每一次离别也是为了再次遇见。2018年的第一天,我们的手心还握着2017年的温暖,这四个月的火种,将为我抵御未来四十年,甚至更长岁月的风雨严寒。鲁三三的标签滚烫地烙在我的心上,从这里出发,踏上新的开始,履过薄冰,锻过烈火,它会让我在苍茫人生中有趣,有光,保留着一份小天真。
时可序,爱可期。你看,鲁院里的玉兰树萌动着新芽。
又一个春天到了。
2017年12月31日晚
北京·鲁院·413
鲁院•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