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的求学经历给莘莘学子和育人工作带来了哪些启示?

人的一生中,学生时期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一切大事业之大成就者,学生时期都十分充实。他们不但能完成或提前完成学业,领先于人地探索世界,也能够在学生时期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完成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形成自己独到的方法论,主动融入社会,改造社会。感悟他们的学生时期,对于社会教育和渴望成才的人们,都是有启迪意义的。毛主席的学生时期给予人们的这方面的意义尤为突出。

1902年,9岁的毛泽东同学走进了韶山南岸私塾,正式开始了他的学生时期。启蒙老师是邹春培先生。他在邹老师这里仅学了两年半,便成了邹老师教书生涯中最为看好的学生。以致邹老师亲自登门毛家,对毛主席的母亲说:“石三伢子有些特殊,我的墨水少了,免得延误他,另请高师吧!”

石三伢子是毛主席的小名。这个小名也有来历。因为毛主席的母亲前面生的两个孩子都夭折了,毛主席是他母亲生的第三个孩子。毛主席的母亲生怕这个孩子再有个什么闪失,便以石为名,寓意命硬。同时,还拜了门前韶山的“观音石”为干娘。

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某些神圣事情,比如人的天赋。石三伢子天生就是个读书的料,不但有过目成诵的超强记忆能力,而且学习起来十分主动,从来不用大人督促。无论是老师的课堂提问还是课后作业,他都能按时完成且常有超过老师的见地。小小年纪的石三伢子,表现出来的惊人学习天赋常常让从教多年的邹老师大惊失色。

有一天,石三伢子带领几个同学在池塘里游泳,邹老师闻之大惊。为了保护学生,邹老师决定给予严惩——打手板。

面对老师的惩处,肇事的孩子吓得不行。这时,石三伢子竟然不紧不慢地站起来,对邹老师说:“邹老师,是我带的头,你要打就打我吧。但我也要告诉您,您就此事打我和打同学,都是没有道理的”。

邹老师闻言一惊:“那你说说,怎么就没有道理了呀?”

石三伢子从容地打开《论语》,说道:“孔子问曾点有何爱好?曾点说,喜爱游泳。孔子听了很高兴,说:‘吾与点也’,这不是孔子赞成曾点等少年到沂河里去游泳么?我们读的是孔孟的书,孔子都赞同游泳,您却要打我们,所以我不服。”

邹先生没想到乳臭未干的石三伢子会有如此思辨能力,又惊又喜。打是打不成了,但也要让自己的学生长点记性。

于是,邹老师对石三伢子说:“不打也可以,但要对得上我的对联,对不上还是要打手的,因为对不上说明并没有把孔孟的书读好哦”。

石三伢子点头表示同意。于是,便有了这段白发先生与童子学生的妙对——

邹老师:“世上万般皆下品”。

石三伢子:“思量惟有读书高”。

邹老师:“濯足”。

石三伢子:“修身”。

……

最后,邹老师把肚子里的对联全部用上了,也没能难倒石三伢子。

这时的邹春培老师已经知道,这个石三伢子,不是普通的人,如有良师指点,必成大器。自己只能是这个前程无量的孩子的上马石,已经过去了,现在让这孩子在自己这里多呆一天,都是对这孩子的耽误。于是,便有了此文开头邹老师对毛主席母亲的告白。这告白,又何尝不是邹培春先生启动自己的学生石三伢子铿锵远行的送行大礼呢。

于是,石三伢子又来到了毛宇居老师这里求学。毛宇居老师是石三伢子的堂兄,是当地有名的私塾先生。石三伢子在毛老师的指导下,开始攻读《左传》、《公羊春秋》等集中国古典文学、史学和哲学于一身的书籍。石三伢子的学识也跨跃式见长。

石三伢子的学识与日俱增,但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却是一点也没有减少。有一天,毛老师有事外出,交待学生在教室里好好读书。石三伢子很快就把老师交待的朗读文章读得倒背如流了。于是,便带领全班同学上山摘野果。毛老师回来发现教室里没人,很生气,也知道带头的是石三伢子。等学生回到教室,当即把石三伢子叫道跟前,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面对毛老师的责问,石三伢子诚恳地答道:“闷在屋里,头晕脑胀,也是浪费时间,不如到外面摘点野果缓解一下。”

毛宇居老师见石三伢子这么说,便指着院子中央的天井说:“我要你赞井。赞不出,我先打你的屁股,再告诉你爹。”

石三伢子沉思片刻,一篇赞井脱口而出:“天井四方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长不长。”

毛老师闻之一惊,这是何等敏捷的才思!既赞了井,又不动声色地指出了老师教学方法中的弊端。这种才思,只有七步成诗的古代曹子健才有。眼前的石三伢子,比曹植的反映还要快。而且年纪要比当年的曹植小很多。曹植当年写《七步诗》的时候已是成年人,石三伢子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石三伢子的《赞井》无论是文采还是思想深度,都不比曹植的《七步诗》差,且更富有哲思。毛宇居老师仿佛觉得自己有点“曹丕”了。在当地享有盛誉的毛老师,双眼放射出了从未有过的光。他抬直头来,久久地仰望着天空,心底里发出了虔诚的祷告——感恩上苍给毛氏一脉派来了石三伢子这一非凡之人。蔚蓝的天空上,悬挂着一轮艳阳,把韶山村映得一派祥瑞。也是从这一刻起,毛宇居决意要当这位小堂弟的上马石。

岂止毛氏一脉要感恩上苍送来了石三伢子,中华一脉都要感恩上苍!天不生润之,万古如长夜。这是中华一脉的共同体会和感恩。

然而,毛宇居识得表弟石三伢子的非凡之才,毛主席的父亲可不愿意让自己的长子继续读书了。在毛主席的父亲眼里,儿子只要学会打算盘和记帐就可以了,再读就浪费钱粮了。当看到儿子对他定的读书目标都达到了的时候,便立即中止了儿子的学业,让儿子回家干活持家,跟自己种地和做贩卖牲猪谷米生意,还早早地结儿子订了一门亲事。这时的石三伢子才13岁不到。在毛主席的父亲心里,这样安排才是最合理的,自己也尽到了人父之职。

石三伢子当然拗不过父亲,只能背起书包回家了。这一中途辍学,就是三年。三年时间里,石三伢子白天干农活,晚上替父亲记账。记完账后,就是挑灯夜读,把韶山冲里能找到、借到的书全部读了个遍。

三年时间里,堂兄加先生的毛宇居先生隔山差五地来做自己的叔叔做工作,动员叔叔支持石三伢子继续读书,还把自己的堂伯毛麓钟叫来一起做叔叔的工作,让叔叔支持石三伢子继续读书。

毛麓钟是前清秀才,德高望重,在毛氏家族和整个韶山村都享有极高的声望。他多次跟毛主席的父亲讲:“石三伢子有超群的领悟力和非凡的记忆力。他读《史记》、《汉书》、《通鉴纲目》、《日知录》,不仅读得懂,而且有独特见解,应该让他恢复学业。”但毛主席的父亲就是不听,还是坚持把儿子留在家里务农和做生意。

三年时间里,石三伢子也是天天跟父亲闹着要上学读书。到韶山村再也无书可供石三伢子可读的时候,父子之间的矛盾也由家里闹到了家外。

1910年秋,石三伢子违抗父命,拒绝去湘潭县城学做粮食生意,而要去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被盛怒的父亲赶出家门。石三伢子也气得跑到毛麓钟伯伯家去了,一晚没有回家去。这一夜,伯侄俩几乎谈了一个通宵。毛麓钟也由此更加坚定了对面前这位堂侄的信心。第二天一早,毛麓钟便带着侄儿,还把毛宇居、李漱清、王季范等地方名流和毛氏族人请来,一起到上屋场,说服表弟毛顺生放弃原有主张,让石三伢子外出求学。这一着,真的改变了毛主席父亲的态度,毛主席也单腿跪地给父亲台阶下和感谢父恩。这一拜,也成了石三伢子命运的转折点。石三伢子走出了韶山冲,踏上了继续求学之路。这一去,就很少有人再叫石三伢子了,取而代之的是人民领袖毛主席。石三伢子这个小名也只有韶山村里的老人才知道了。

这次,毛主席慕名前往的是湖南省湘乡县的东山高等小学堂。这是一座已经写入中国历史的伟大的学校。不但是因为东山小学堂培养了开国领袖毛泽东,培养了开国大将陈赓、谭政,著名国际诗人萧三,著名社会活动家易礼容,革命烈士毛泽覃、杨幼麟,杰出学者萧子升等一大批英才俊杰,还在于她开辟了中国新式教育的先河,给中国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在这里,年近17岁的毛润之以一篇千言《言志》敲开了东山小学堂的校门,赢得了母校的热情抱拥,还打破了学堂不招收湘乡外地学生之堂规,书写了中国教育百年招生史上最为脍炙人口的佳话。

堂长李元甫先生,教学骨干谭咏春先生对这位学生奔涌如海的救国救民的情怀,横空出世,不可一世的文采,抑浊扬清,吐纳大始的宏阔视野大加赞叹,当即给了105分的超满分成绩。也顾不上学堂不招收外地学生的堂规,破格录取了远道而来的毛润之同学。同时,也托起了一颗冉冉升起的伟大星辰。

毛主席在东山小学堂学习了两年时间,在李元甫等先生的悉心教育下,在自身的刻苦努力下,不但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提前毕业,还与自己的老师结下了一生一世的师生情。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专门题写东山学校校名。毛主席与谭咏春先生的儿子谭世瑛的书信往来,是毛主席与民间人士书信往来最多的。1955年5月毛主席还专门邀请谭世瑛到时北京住了一段时间,一同回顾在东山学校同窗生活的岁月。还经常用自己的稿费接济谭世瑛一家的生活困难,最多的一次寄了人民币300元。

毛主席的学风,也是在东山小学堂就读时形成的。这就是后来中国人民和全世界都熟知的实事求是。这一学风,又经毛主席的不断提炼和丰富,成了毛泽东兵法,且初试牛刀便并化解了一场兵灾。

1917年11月18日,一支3000多人的北洋溃军由南向北溃退,长沙是溃军必经之地。古今中外的溃军在溃退的路上,只要有机会,无不是劫掠成性,收刮民脂民膏,为散伙之后的生活作打算。而当时的长沙城又没有可以抗敌的军队,眼看长沙城就要遭受一场兵灾。

这时毛主席已是湖南一师的在读生毛润之同学。经过冷静分析,毛润之同学认为溃军虽然具有潜在的巨大危险,但溃军并不知道长沙城内的虚实且正处张皇失措的溃退路上,如惊弓之鸟,只要击中溃军痛点,就能克敌制胜。毛润之立即组织起学生自愿军护城护校,充分利用熟悉的地形隐蔽接近溃军,然后突然齐声呐喊,大放鞭炮,加之警察的鸣枪配合,溃军摸不着头脑,以为自己被强大的敌军包围了。溃军惊慌失措,乱作一团,为了活命,乖乖地一齐缴了械。毛润之率领手无寸铁的学生“兵”出奇制胜化解兵灾,既是旷古烁今的佳话,也开启一代无人匹敌的伟大的军事统帅,带领他的军队,打遍天下无敌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洗尽百年屈辱,走向辉煌的壮阔征程。

待后来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之后,毛润之同学又以卓越的文化感悟和成功的革命实践,把实事求是铸造成为惠泽中华万世兴盛的方法论,成为毛泽东思想不朽的灵魂。

  1911年春,李元甫、谭咏春等毛润之的恩师,一致认为,东山小学堂已经不适合毛润之这个学生了,这个学生应该到更大的学府去深造。于是,李、谭两位先生联名写了一封推荐信,向湘乡驻省中学推荐自己的学生毛泽东。毛主席又是一试即中。

  1912年春,毛润之再次以第一名考入湖南省立高等中学学习。这所学校是当年湖南最大的普通中学,集中了一批优秀教师,校长是符定一,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第一任中国文史馆馆长。

  在这里,年轻的毛润之在良师的辅琢之下,开始形成自己的治国主张,撰写了著名的《商鞅徙木立信论》。他在该文中说:为政者要取信于民,法律、政策必须有利于人民。有益于人民的法律、政策,人民会自动地去实现与维护;如果法律违背了人民的意志,政策有损于人民的利益,那就会把政府与人民对立起来。商鞅立法变革,严惩奸邪以保护人民的权利,奖励耕织以增进国民的富力,鼓励军功以树立国威,清除贫困衰弱,造福人民,这是我国从未有过的大政策,人民为何“惮而不信”呢!原因就是变法前的秦国政府早已失信于民,“黎民惧焉”,尽管执行者煞费苦心,人民依然“立而不信”。他主为:人民中的守旧观念、胆怯心理,执政者的腐败、欺压,是导致我国几乎“蹈于沦亡惨境”的深层原因。

此文一出,深得国文教员柳潜的赞赏,亲笔为之作了七个眉批的总评,计150字。而此文总共才600字呢。批语认为该文“切实社会立论,目光如炬,落墨大方,恰似报笔,而义法亦駸駸入古”;“精理名言,古未曾有”;“逆折而入,笔力挺拔”;“议论潇洒,积理宏富”;“力能扛鼎”;“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柳潜不愧为一位有眼光的教员。

几十年后,毛主席在接待美国记者斯诺时特别提到柳潜:“那时的一个国文教员对我帮助很大,他因为我有文学爱好而愿意接近我。这位教员借给我一部《御批通鉴辑录(览)》”,“我读了《御批通鉴辑录(览)》以后,得出结论,不如自学更好。”

解放后,毛主席询问符定一是否知道柳涤庵(柳潜)的下落。符回答:此人早已谢世,子孙后代情况不明。毛主席深感遗憾,叹道:“可惜了。袁大胡子不喜欢的梁启超式的新闻记者的手笔,是我向柳涤庵老师学来的。那篇《商鞅徙木立信论》,他给了我100分。”

由于湖南省立高等中学开设的课程,不能满足毛润之同学的求知欲,学校的繁琐校规又使他反感,毛主席在该校住读了六个月,便退学了,转而到湖南图书馆自学。

由于父亲毛顺生不同意他的儿子在湖南省图书馆自学,以为他在外游荡,荒废学业,便断绝伙食费的供应。毛润之同学在湖南图书馆自学半年后,于1913年下半年,考入湖南第四师范,次年春四师并入湖南第一师范。他在第一师范读了五年,是就读时间最长的地方。附带地强调一下,毛主席在这里的学历是本科,网上经常听人说毛主席是中专毕业,这是不对的。

在湖南第一师范,毛主席遇到一位贯通古今、融合中西、思想开放的学者杨昌济先生。这是一位值得中华民族千秋万代,大书特书的学者。

杨昌济,字怀中,长沙县板仓人,曾留学日本、英国,前后达9年,主攻哲学、伦理学、教育学。1913年归国后,湖南省督军兼省长谭延闿请他任教育司长,被他断然谢绝。

先生志在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我们也可以从他的《达化斋日记》里看到:“今日之事,当从底下做起,当与大多数国民为友,凡军人官僚政客,不当与之为缘。不当迎合恶社会,当创造新社会,当筑室于磐石之上,不当筑室于沙土之上也。吾辈救世惟赖此一枝笔;改革思想,提倡真理;要耐清苦,耐寂寞。”为此,先生决心“强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献身祖国的教育事业,为国家培育人才,培育栋梁之材。

先生思想先进,目光远大,是为了国家民族真正的忘我和无我的人。先生积极支持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热情向中国青年宣讲和介绍世界先进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精华,鼓励学生树立“奋斗”、“向上”的人生观。先生还是新民学会的精神导师。

先生不但学识渊博,还慧眼识人。先生在逝世前,还抱病亲笔致信好友章士钊,介绍毛泽东与蔡和森的“学、品、行”,赞扬毛、蔡是“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还应允了爱女杨开慧与北漂学生毛泽东的爱情。

先生教出来的学生,个个都是大才,不是成了国家的栋梁,就是成了学术的领军人物。

1936年,毛主席与斯诺谈话时,深情地说:“给我印象最深的老师是杨昌济,他是一位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我后来同他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他讲授伦理学,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但是,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对自己的伦理学有强烈信仰,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一个公平正直、品德高尚和有益于社会的人。在他的影响下,我读了蔡元培翻译的一本伦理学原理,而且在这部书的启发下,写了一篇题为《心之力》的文章。我当时是一个唯心主义者,杨昌济先生从他的唯心主义观点出发,高度赞赏我那篇文章,给了一百分。”

1918年暑假,杨昌济先生调任北京大学哲学、伦理学教授。他刚到北京,就为自己的学生毛泽东谋职,解决生活和学习问题。在先生的介绍下,毕业就失业的毛泽东同学有了一份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管理员工作,月薪8块大洋,还有看不完的书箱可以看。特别是还有一位好馆长——李大钊先生,李大钊先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中国共产党这个名字也是李大钊先生取的名。毛主席也是最先从李大钊先生这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也就在这时,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大步流星地走向了救国救民的战场,开启了他那史诗般的壮阔人生,成就了他领导的政党,成就了他热爱的民族,他的名字毛泽东也成了这个世界永恒的不朽丰碑!

“取其上者得其中,取其中者得其下,取其下者,无所取焉!”就此而言,我们回望毛主席的学生时期,不仅可以寄托我们思想感情对他老人家的缅怀,也能从中获取最优质的人才成长借鉴和启发,特别是对于改进当下教育工作,让堪当大任的人才雨后春笋般地脱颖而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尤为突出。

毛主席16年(包括中途辍学在家边务农边自学的3年)学生时期,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也是永不过时的。在我们看来,至少有如下几点借得我们借鉴,特别是值得我们的教育工作和教育工作者借鉴。

一是人的志向与人的作为是成正比的。石三伢子之所以能够成为改天换地的毛泽东主席,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从小立雄心,树大志。1927年元月,毛主席回乡考察韶山农民运动,他曾经的老师毛宇居在欢迎词里就评说了毛主席的志向:“毛君泽东,年少英雄,到处奔走,为国为民。今日到此,大家欢迎。”1940年,毛宇居主编韶山毛氏四修族谱,在毛泽东名下写下了“闳中肆外,国尔忘家”八字。族谱的要义是真实。这些都是毛主席的家人对他的真实评价。正是因为毛主席从小存高远,才会一往无前。

有人说毛主席得益于毛家的好风水,这就信口雌黄,一派胡言了。如果是毛家的风水好,那毛主席的母亲前面生的两个孩子就不会夭折,毛家也不会牺牲那么多人。还有,老蒋当年还专门派何健带兵到韶山挖地三尺,毁坏毛家风水,把整个韶山村挖了个稀巴烂。纵是好风水,按风水学观点,也破坏得荡然无存了。然而,这一切,却并没有阻止新中国到来,蒋家王朝覆灭的运势。如果硬要说有什么风水,那么,毛主席的风水就是澎湃在他内心的伟大志向,金刚不能夺其为国为民,振兴中华之志。

二是读书的要义在于融会贯通,经世致用。学生不能做死啃书本的书呆子,而是要广众博采,触类旁通。毛主席读书从来不是被动地为左右,而是主动转动书本,这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读书人“跳出”书本,丰富知识结构,不但要读好课堂这本有字书,还要读社会这本大书,读人民这本天书,读实践这本工具书。毛主席也曾深有感触地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正因如此,毛泽东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处境下都是毛泽东,孔乙己无论是穿上长衫还是脱掉长衫,都还是孔乙己。这是由不同的读书态度和方法塑造的读书人的品质,也左右读书人的前途。

三是成才的路上,不能没有“伯乐”。毛主席是幸运的。因为,在他的求学途中,总是能遇到良师,人师。这个世界上,经师易得,良师,特别是人师难求,毛主席都遇到了。也许,这便是上苍对他的特别钟爱吧。这也是给予我们教育工作的重要启示。那就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好的老师。

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老师莫过“伯乐”,总是能及时发现人才,给予正确的引导。也会因自己的学生超过自己而由衷地高兴。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肚量。

特别是那些尖子生,一般都比较好动,不会墨守成规,甚至给老师唱反调。而且,这类学生还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身为老师者,如果没有与老师相配的智慧与肚量,就会把尖子生视为钉子生,不是对之因材施教,而是反感甚至打压。谁要是遇上了这样的老师,不但会倒大霉,甚至会耽误一生。比如上个世界七十年代著名的“黄帅事件”不就是么?本来可以成为大才的黄帅,最终因为老师的原因,不但没能成大才,还英年早逝,着实让人痛心。

四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特别是要保护好孩子的天性。毛主席启蒙时间并不早,到9岁才上学。他的父母亲也没有对毛主席做过什么学齡前的教育,而是让孩子做家务,带孩子礼佛敬菩萨。正是这些不经意的举动,培养了孩子勤奋善良的品质,奠定了孩子一生的品格,远比教孩子读书认字重要得多。孩子长大后调皮捣蛋,也没有指责打骂,纵是石三伢子长成了少年,顶撞父亲。在那种父为子纲的年代,父亲尽管气得不行,也默许了儿子单腿跪地的道歉,最终还是答应了儿子的合理要求。这些貌似不起眼的事,其实都是大事,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一种无声且具体的响应方式。正因为有了这些,才保证了一代伟人的童年,少年这一十分关键的固本培元。

五是正确看待挫折。挫折可以成为成才路上的财富,也可以成为阻断人前行的坎,关键是要迈过去。做父母的不能因为孩子受到了一点挫折就惊慌失措,而是要让孩子勇敢地面对挫折。当孩子无法化解挫折的时候,适时给予孩子帮助,渡其迈过挫折。但无论怎样,都不能给予孩子一马平川。给予孩子这样的成长之路,貌似爱孩子,实则是害了孩子,让孩子成为长不大的“巨婴”。毛主席求学之路并不平坦,特别是父亲的态度。因为父亲对儿子读书的目标并不高,毛主席还中途有过三年辍学在家自学的经历,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家族力量的帮助,让他又回到了教室。这也使他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更加体恤底层人的生活,更加坚定了为天下劳苦大众而奋斗的斗争精神。

写上这些文字,希望对莘莘学子有所帮助,也希望对渴望孩子成才的朋友们有所帮助,更希望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和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但愿天遂人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064评论 5 46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606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011评论 0 32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550评论 1 26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465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7,919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428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075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208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185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191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14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482评论 3 30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585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25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194评论 2 34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703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