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群众利益无小事,衣食住行变化大,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从 “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丰衣又 足食、广厦千万间、出行也便捷 ……“当前,我国决战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曙光遍洒华夏大地,强国梦已经照进现实,广大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生活质量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作为沐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春风”茁壮成长的千万分之一,我多少有点“发言权”。
从过年盼新衣到“想买就能买”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候,每到年底,我和伙伴们最渴盼的事儿,就是穿新衣、戴新帽,脚蹬新鞋到处跑。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尽管平日的我害羞得像小女孩,但新衣新帽新鞋上身后,就偏偏往人多的地方跑,唯恐左邻右舍看不见似的,特别喜欢“比比看”。
现如今的我们,只要努力工作,就不会囊中羞涩,也不必老是惦记新衣新帽新鞋,想买就能“任性”买。比如“天猫”“京东”中,多种颜色、各类款式的衣帽鞋应有尽有,闲暇时动一动拇指,三五天“宝贝”准到手;外出时,实体店是一大好去处,衣帽鞋琳琅满目,根据高矮胖瘦实际,一旦“相中”就当场买下。单位大门口时常可见人们兴高采烈地领取包裹,漂亮的衣服、新款的鞋子、心爱的护肤品……
20年前,我刚参加工作时,工资仅仅一千挂零,我毫不犹豫自留零头,第二个月就给父母汇款1900元。当前我已是“万元户”,虽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打心底感谢党和政府。
从咸萝卜到营养餐
记得一二十年前,在西北老家,人们的一日三餐总是简简单单,平时餐桌上难得见到大鱼大肉、多种蔬菜瓜果,冬季基本上就是萝卜白菜红萝卜。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逢年过节时,惯于勤俭的人们才肯改善伙食,舍得多花点钱购置食材,以此善待、犒劳一家人。
近些年,我回乡探亲时发现,乡亲们的饮食结构大“变脸”,山珍海味“飞入寻常百姓家”,平日餐桌上,天空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以及各种时令果蔬屡见不鲜。已是耄耋之年的同村赵大爷说,以前“早晚稀饭馒头菜,中午一人一碗面”的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大家的饮食营养越来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树高千尺根在沃土。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下,大家“要鼓‘口袋’先富‘脑袋’”的观念根深蒂固,不仅守好“自家一亩三分地”,还靠知识改变命运、凭勤劳发家致富。旨在强农惠农富农的“三农”政策在农村广袤大地落地生根,处处可见花开满地、硕果累累,目之所及是或墨绿或金黄的农林世界。
早些年,我们单位食堂的早点比较单一,经常是青菜煮面条、馒头就咸菜,午饭晚饭最多三四样菜。而现在,伙食好多了,午餐是三荤三素一汤,大家心里乐开花。
从矮瓦房到高楼房
青瓦、红砖墙,也有土坯墙,有的墙面裂缝甚至倾斜,用粗木头撑住以防倒塌。常见一串又一串的金黄玉米或火红辣椒沿着墙壁悬挂着,门前几棵柿子树或梨树。不少家庭人口多、房子小,住得较为拥挤,几世同堂的情况并不少见。这是我的同事董大为关于江西老家农村的住房记忆,时至今日依然挥之不去。
而这几年,他的乡亲们住房条件变了大样子!几次探亲回家,他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妻子石招招居然认为“走错路啦”,他直呼“怎么可能”。青瓦砖墙的老房子早已荡然无存,三间两层、五间两层,甚至三四层的楼房随处可见,其中新落成的楼房不计其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乡村就要天蓝地绿水净。远在千里之外的我的家乡,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发展已经按下“快进键”,绿植规划因地制宜,水土资源保护有力,如今“颜值”越来越高。我的欣喜之情油然而生。
说起办公环境“旧貌换新颜”,我的好友董景辉向我娓娓道来。“我工作将近20年了,岗位变动了好几次,但对单位办公楼‘更新换代’的期盼却一直未变。起先是一间间低矮的瓦房,后来是一排排平房。近些年,一座座现代化办公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办公室、宿舍窗明几净,房前屋后花草树木也多,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好像小花园似的……”
从步行骑行到“高速时代”
无论严寒酷暑还是雨雪冰霜,我都是骑着家中的28式“飞鸽牌”自行车上学。此为我上中学时赶路的画风,那情那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初中离我家较近,约莫4公里的土石路,20分钟到达;我中考时考入县城最好的重点高中,离家大概15公里,骑行大约1小时。家里另一辆自行车,28式“永久”,几乎是父亲的“专车”。父亲隔三差五外出办事,母亲如果有急事需要出行,要么来回步行,要么借用“别人家的”。
进入新世纪,乡亲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红火,往日出行“伴侣”——自行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因消费理念与时俱进,替而代之的是摩托车、电动车,小汽车比比皆是,连奥迪、奔驰等“贵族”都屡见不鲜。
从各乡镇到县城,平坦宽敞的沥青公路全线贯通,班车15分钟一趟,我家到县城只需20分钟左右,安全便捷又舒适卫生。
以前,村里人到相隔一条大河的邻县走亲访友或办事,只能乘坐木船,慢慢悠悠过河往返,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而现在,“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大桥上人来车往,好不热闹。
20多年前,我上大学时,坐的是绿皮硬座火车,从老家到目的地36小时,两夜一昼才能到达,往往感到身心俱疲;而如今,我工作多年,经常乘坐飞机往返,只需2小时,高铁也就10小时,朝发夕至不再是梦想。
岁月铭刻艰苦奋斗,时代印证铿锵脚步。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江南水乡到塞外军营;从煤油灯到普通电灯、节能灯,从“千层底”到旅游鞋、皮鞋,从书信到座机电话、智能手机;从“饭后百步走”到日行一万步,从物质享受到精神追求……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变化之快、范围之广、受益之多,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我党的伟大英明、国家的繁荣富强!
清代郑板桥曾为墨竹图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一想到此诗句,我便感慨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