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去年8月份正经八经开始在简书写文以来,窃以为自己还算是在简书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线。
我的路线就是专注于研究三国历史,把自己对于这段历史的热爱表达出来。
尽管自己懒癌晚期无可救药,每每更新一篇文章就像要我性命一样。索性写到现在仍在坚持,得到了很多简友的支持和鼓励,也侥幸获得简书认可,给我一个优秀作者的标签,在此深表感恩之情。
说到我和三国这段历史的情缘,不能不提到我的老爹。
小时候的我是没什么历史观的,我的父亲对于三国这段历史的热情直接感染了儿时的我。
那时候的网络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并且当时我的家中也并没与电脑,对于一个懵懂的小孩子来讲,获取新鲜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来自父辈的言传口述,再者就是电视里开启的那个几寸见方的奇妙世界。
记忆中的童年,每当电视里播放老版《三国演义》时,我就会靠在父亲身边,一边观赏电视剧精彩的演绎,一边听父亲兴致勃勃地给我讲有关三国的故事。
那样一段波澜起伏的历史,那样一群各具魅力的英雄,深深吸引着我这个满脑子幻想的小男孩。
可以说,老爹是我的三国启蒙老师。
上小学时,流传在小孩子间的集卡游戏加深了我对三国这段历史的理解。
相信很多90后小时都和我一样,收集过方便面里附赠的各种卡片。
那时最流行的一种卡片就是“三国争霸卡”。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那些卡片的制作实在是粗糙,画风也算不上十分精美,但在当时却足够点燃小孩子们的热血和激情。
在集卡的岁月里,我碎片化的认识了众多的三国人物。
当时的“三国争霸卡”,正面是彩绘的人物图像,背面是该人物简单的介绍。
时至今日,我能够清楚记得一部分三国人物的名和字,能够记住一部分三国人物简单的履历,都是那些卡片的功劳。
真正带我坐上三国这趟快车的人,是易中天老司机……不,是老师。
那时我大概已经上初中,具体时间实在记不清了。总之电视里开始播出红极一时的《易中天品三国》。
印象中的老师,大抵都是板着脸,拿教鞭啪啪敲黑板的形象,直到听了易老师的讲座之后才发现,原来听课也可以这么有意思!
易老师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无疑是他浓重的口音和幽默诙谐的演说风格。
记得每当《易中天品三国》播出时,我都会把电视据为己有,拿着一个小笔记本,认认真真做笔记。为了看这个节目,上课迟到被老师批评也在所不惜。
当时学到了一知半解的知识,便以为了解了整个三国史。要知道易老师可是高等学府的资深教授,而那时的我仅仅是一个毛还没长全的小屁孩。
当时的我只学到皮毛,只看了个热闹,并没有学到精髓,更没有看出门道。
也许是易老师的个人风格过于强烈,加上他的很多观点在当时看来很具有突破性,使得易老师成为那一时期当之无愧的网红,尽管那时网红的概念还很模糊。
因为当时易老师实在太火,所以市面上流传着很多盗版于易老师的文学著作。
记得那时在学校里,别的同学在课堂上都是偷偷捧着一大本厚厚的网络小说看,而我则是偷偷的捧着一大本厚厚的盗版《易中天品读中国书系》看的津津有味。
易老师对我的影响,不仅仅是让我对三国这段历史有了更系统更正规的认识,更让年少的我逐渐形成了一个不完善、不成体系的历史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社会经验的丰富,我的历史观也在慢慢成熟,对于三国这段特殊的历史也有了自己的见解。
直至大学毕业以后,有幸我从事的工作和我的爱好还算有些关联,使得我有更多的时间和便利可以写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字。
于是带着对于三国的热爱,我尝试着写了一篇品评曹操的文章《曹操是如何成为奸雄的》,这也是我的第一篇三国评论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欢迎前去挖坟。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篇文章,就俩字:特么青涩。
不过话说回来,在文字的路上,谁没青涩过呢?
这两天,我着手写一篇讨论三国时期吴国灭亡原因的文章。
熟识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吴国的政治及其混乱,甚至可以用乌烟瘴气来形容。
我努力想要理清思路,尽可能把发生在吴国的一些列事件描述清楚。
可是越写越混乱,简直要被老孙家那帮人搞疯了!
郁闷之余,我想起了易老师,想起了《易中天品三国》。
于是,时隔十二年之后,我重温了当年坐在电视机前的那份热情。
便捷的互联网完整保留了当年电视里的讲座内容,并且让人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搜索到。
记忆再现,易老师仍是那个诙谐幽默的师长,朴素而不失体面的装束,操着浓重的口音侃侃而谈,满满都是干货。
只言片语间,我的困惑已迎刃而解。
知识仍是当年那些知识,我仍像当年那样,找来一个小笔记本认真做着笔记。
只不过,十二年后,俨然已经换了一个时代。
在这信息极度碎片化的时代里,在这个电视里满是综艺和偶像的时代里,有多少人还能像十二年前那样,老老实实坐在电视机前,专心致志听一场四十多分钟的讲座?
再看《易中天品三国》,听到节目中的旁白介绍:百家讲坛自2006年2月推出《易中天品三国》栏目……
我竟不敢相信时间真的已经悄悄溜走了十二年!
十二年,足以让一个小孩子长大,足以让一个梦想化为泡影或成为现实。
十二年,也足以让当初那些一知半解的知识,沉淀为脑海中最珍贵的宝藏。
高兴的是,十二年来,我从未放弃过对三国这段历史的热爱。
难过的是,十二年来,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太多太多!
深夜睡不着觉,一口气重温了好几期当年的《易中天品三国》,也看了几段易老师近期的讲座,深感老师苍老了不止一点点。深感岁月无情,遂作此文。
少时不懂易中天,长大仍是小屁孩。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原来我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