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读《红楼梦》,我不禁想:我在《红楼梦》里到底学到了什么呢?
《红楼梦》是一部爱情小说。在别人的爱情里能学到什么?我首先想到的是追女孩子的方法。可惜贾宝玉整“诗”这玩意儿,他用“诗”来写情书,我还真不擅长呢!自然而然这方法是无从学起。然后我就想看看贾宝玉的爱情有啥值得我向往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浪漫而无奈,关键是有仙女,牛郎是最有成就感的男人;郭靖黄蓉的爱情,贵在专一;李靖红拂女的爱情,很传奇。但是贾宝玉的爱情呢?一个多疑的林妹妹就让人受不了!我开始明白了:贾宝玉的爱情不是我想要的。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每个人的爱情都是独特的,没有可比性。要学习就要搞清楚别人的方法和经历(可能要涉及到隐私),还要搞清别人的爱情观。都搞清楚了那么你就变成别人,如果没有变成别人,那么你就是变态。所以我告诫自己:别人的爱情只能看看,千万不要模仿,学不到不说,人格还会受伤害。
要说这爱情值得借鉴的那就是谈恋爱时千万不要找不健康的姑娘,因为有贾宝玉的前车之鉴,那可能是悲剧。
我的老师告诉我,《红楼梦》很好地反应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等世间百态,但愿他没有骗我,反正我是没有看出来,我更愿意去看历史,我们的祖国可是世界上最善于记述和保存历史的国家,连佛教的发源地还要来我们这儿找他们遗失的佛教历史,算得上他们向我们取了一回经。
在《红楼梦》里,我只看到贾宝玉的奢华的贵族生活——规矩一大堆,吃食很考究。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百态?他身边总是美女如云,连他的丫鬟个个都是极品,闲时总可以找找美女胡混几下,逢年过节还可以开诗会和美女谈谈诗文探讨探讨人生。一时间,我甚至有了穿越的冲动。可惜的是这未必是当时的社会,它太特别,用贵族的豪华版生活,又怎么能反映整个社会?真乃“管中窥豹”!我都以为那时全天下达到了“尔康”了呢!看看《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吧!至少那里才贴近百姓……或者根本是我们在猜测曹雪芹的意思,作者只是回忆一下往日快乐时光罢了。他根本就没想这么多。
我得出结论在《红楼梦》没有学到历史,反而受到影响!
《红楼梦》的文字的确是美,我最看重的是它的人物描写,很养眼,特别是美女的描写。要说在《红楼梦》学到什么,这种优美的文笔才是,虽然我根本只有小小的启发已足矣。
曹雪芹的审美水平一定很高,如果搞选美,他必然是最好的评委。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的文字也让我吃了不少苦头。小时候一手拿本《红楼梦》,一手拿本《新华字典》读书的场景到现在还是历历在目。让我生气的是好多字还查不到,只有象猪八戒吃人参果来个“囫囵吞枣”。读下去后,又有数不清的诗词,云云雾雾,“不识庐山真面目”。那时我最恨的不是严厉要求我读《红楼梦》的父亲,而是曹大大:仓颉造了那么多的字,你都不会用些明白点的?
后来我总想:如果每一部名著都象《红楼梦》一样读得费劲,那么是作者得起点太高,还是读者没见识?……不管怎么说,这种寻宝似的读书方式是不会令人愉悦的,已经不符合现在紧张生活秩序的需要,毕竟要真正搞清楚作者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意思太费时间。矜持或许是一种美,但是更好地推荐自己才是现在的主流(举例说明——新年快到,各种各样的拜年活动开始了,这些活动说白了只不过是推荐而已)。故,《红楼梦》只是靠着往日的名声在混,不适应现在的竞争。可以说《红楼梦》是一块美玉罢了,它的价值只合适收藏。
上高中时,课本有一段“林妹妹第一次进贾府”的所见所闻。我的老师曾经写了一篇论文,洋洋洒洒三千字,据说获得了市里三等奖。那论文是关于林妹妹回答两次“读过书没有”的问题,第一次答贾母的问题是“四书”,而第二次答贾宝玉的是“些许认得几个字”。讲课文时,他先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我们回答,我是课代表,我其实也不知道林妹妹为啥那样回答,可咱必须要带这个头先说。我就说她见了长辈要说实话,见了宝哥哥要谦虚,争取落个好印象,毕竟他们是一对。同学们都哄堂大笑,老师也大喝“竖子!没学问”,“竖子”这个称号一直持续到我高中毕业,老师的论点我没记住,自己的回答却记得清清楚楚。
前日找到那时的课本,在空白处找到这样的问题——问:曹雪芹怎样写《红楼梦》?答:呕心沥血。黛玉两次回答,作者想到二十个典故。读他的文章就要有寻宝的精神。
看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曹雪芹的死因——他想得太多了,想到累死了!可惜让曹雪芹万万没有料到的是,我们想得更多,我们有专门的“红学会”把他的祖宗十八代翻了个底朝天,甚至他一天睡几个时辰,上几次厕所都搞清楚了。
也许曹雪芹会告我们侵犯他的隐私,曝光他的个人资料,我们可以正大光明告诉他:我们可是在寻宝!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经历,我说的是自己的真实感想,希望没影响大众口味。其实我还想问一句:各位路过的大神,你们在《红楼梦》里学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