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人静,窗外月明,离开辗转的床头来到窗前,有微微的凉气袭来,稍稍减去了点儿蒸笼般的暑气。
近来无事,仿佛进入了退休生活,除了早晨出去打打太极锻炼一下身体,然后就全天候的待在家里了:洗衣,做饭,吃饭,睡觉,看看电视,刷刷手机,几乎就成了生活的全部。日复一日,无聊的情绪越来越深,反省自己的生活,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如果退休了,老了,我拿什么来慰藉我百无聊赖的余生?
说起来,我也是上过十几年学,读过几十年书的人,有所谓的爱好比如读书,比如音乐,比如写点儿东西,人到中年,又喜欢上了太极,然而,然而这些都是业余,都是日常的点缀,人生的附丽罢了,从来没有把它们当成真正的人生目标,作为终生的事业,说白了,依我目前的想法和做法,就是这些东西都虽足以打发我退休以后的生活,但不足以慰藉不安分的心灵,我,有点儿惶惑,有点儿恐惧了。
有一位朋友总是这样说:工作不忙了,我觉得自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我想做一点事,做一点能够帮到别人、有价值的事。平时,我总是安慰她:怎么说没事做呢?你有丈夫,有女儿,有父母,能干的事儿多着呢,而且你也做得非常好,为母慈,为女孝,为妻贤这就够了。
但是,我自己呢,怎么也常常有类似的恐慌呢?
其实,我很佩服那些华衣丽裳的中老年人,游走在大大小小的景点,摆着也许并不优美的"poss",留下一帧帧灿烂的笑容;摇曳着也许并不优美的舞步,在街头巷尾的广场上留下欢乐的笑声……他们的欢乐来的容易,来的自然,来的干干脆脆,水起风生。我更佩服叶嘉莹先生以诗词为生,传承为业,站在了中华文化弘扬的巅峰;佩服杨绛先生为丈夫钱钟书先生整理文稿,写回忆录思考人生,孜孜不倦,活成了中国知识女性的楷模。……
但我自己是有点儿恐慌的。每每听到《夕阳红》的歌曲,看到中老年养生的节目,我都装作不经意的隔了过去。我的不喜欢决不能掩盖它们的美好,只不过是自己不愿意,或者说不敢面对即将来到的余生,尽管我还没有惧怕衰老,也不期望自己能够光彩照人。但我在心底里怕不刻苦的努力战胜不了生活的无聊,不透彻的思考抵挡不住岁月的寂寞,以至于独处时不能独善其身,群居时不能兼济“天下”(此处为"大家"更好).
当然,我不是一个特有个性的人,更不是性格乖僻的人。我喜欢独处时的自由,自主,自得其乐;也喜欢群居时的热闹,友好,勃勃生机。但是我还是怕失去自我,活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活成失意,活成失望。既不能大彻大悟,又得不了失心疯,既努力不到能力出众,又了悟不到乐天知命,真本事没有,断舍离又做不到,真真是一个没有傻透也没有活明白的俗人。
性格使然?见识使然?还是格局使然?都有吧。仔细想想,也罢了,理想缥缈,量力而行;余生很短,择善而从。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修行,而我本来就是一个俗人,坦然地活在这个闹哄哄的世界里,努力的自我修正,自我疗愈,能开心的自己玩,也能和这个社会抱成一团,不给家人也不给这个世界添麻烦,或许,这就够了。
或者,能点亮自己,照亮别人,哪怕只有些许微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