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东晋时候了。东晋喝酒人,怕非那位陶潜陶渊明莫属了。鲁迅先生说:“他的态度是随便饮酒,乞食,高兴的时候就谈论和作文章,无尤无怨。”这样看来,他是很有竹林遗风的。
陶渊明,浔阳柴桑(现在江西九江)人,家境贫寒,做过江州祭酒,属吏,参军,彭泽县令等职务,官府生涯13年。彭泽县令位上辞职。其实,在整个做小官吏过程中,由于家贫没地位,别人看不起,他也是辞了任、任了辞的。彭泽县令位上辞职,因为了那个浔阳督邮去他那里检查工作,让手下人告诉陶渊明,要他带上礼物去拜见。现在看来,这是公开索贿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便辞官回家了。当了多少天彭泽县令呢?八十三天。辞官时,还写了那篇著名的《归去来辞》。他好喝酒,喝得连自己姓甚名谁都忘了,家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自己叫了五柳先生,还写了一篇酒后自语的《五柳先生传》。他当官时就好酒。当县令时,分给他有一块公田,他就都用来种植可以酿酒的酒料,连靠种公田打粮食要吃饭的事情都忘了。老婆不愿意了,争执了半天,才分出一半公田来种稻谷。辞了官了,没钱买酒喝了,怎么办?“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这简直有点蹭酒喝的嫌疑了。喝了就要喝够,喝醉。又有两天没钱买酒喝了,一大早,邻居提着一罐新酿制出来的还没有经过过滤的酒浆让他品尝。闻到酒香,他就有点迫不及待了,摘下头上缠着的葛巾就当滤网了。滤出酒来,一饮而尽,感到简直玉液琼浆了。末了,就又将葛巾缠到了头上,那葛巾就飘着一股酒香了……
一个朋友来看他,看他困窘,走时,给他留下了两万钱,他就直接送到了酒肆,全都用来买酒喝了。《五柳先生传》里他说自家“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住的房子十分狭窄,屋漏墙破。穿的呢?没有竹林七贤的“宽袖长衫”“潇洒飘逸”了,只能穿短褂子,又是千孔百结,补丁摞补丁的。吃的呢?大约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有记述说他去朋友家,光着脚去的。朋友见此,拿了一双鞋给他,他接过来就穿在脚上了。鲁迅先生说他,“总不能超于尘世,而且,于朝政还是留心。”大约也是因贫所迫吧。苏东坡说他是不拘小节,求个“真”字,“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书李简夫诗集后》)大致是说陶渊明想当官就当官,想隐居就隐居。饿了,就去别人家敲门要饭吃,自家有吃的了,就杀鸡备菜招待客人,可贵的就是他的率真。史料记载,他有一把无弦琴,和别人喝酒喝高兴了,就拿出来乱弹一通,美其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后来有人就说他不懂音律,就是瞎弹。从他的诗文看,似乎不是这样。 “清琴横床,浊酒半壶”(《时运》);“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爰得我娱”(《答庞参军》);“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欣以素牍,和以七弦”(《自祭文》)……把弹琴视作他读书、饮酒一样的生活之乐,生活情趣,能说他不懂音律吗?还是苏东坡理解这一点,他的解释是老陶的琴弦断了,又家贫没有钱去修复它,只好弹着无弦琴喝酒作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