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自己是老师的缘故,其实平时看公众号会喜欢收藏跟自己上课主题相关的内容。但存着存着发现也就遗忘了,那篇文章也就变成了收藏夹里众多的一篇,时间久了,甚至都忘记了自己当初存下的原因是什么。
从去年暑假开始,突发奇想,就是把自己每次看的觉得好的文章做成PPT,这样将来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把之前做半成品加工一下,变成我需要讲的内容。这个思路和大姐今天讲的素材库其实很像。
但我没有大姐分享的细致,也没有做主题分类。主题分类这件事情还是比较高级的。像我现在研究的儿子的英语学习和语文的学习都需要去做这样的主题分类。例如英语学了很多句子,但哪个句子是哪个场景或哪个话题可以使用,前期需要做大量的积累,但后期就一定要分类学习,这样就可以连句成篇了。
语文学习也是这样,儿子已经四年级了,语文的诗词背的大几百首也是有的,可为什么写作文的时候还是不会用呢?因为没有意境也没有主题分类,就是干巴巴的背诵。一件事情的学习,首先是离不开使用的,一首诗背多熟练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在某种相似意境下去体会并且能够使用。
世间的很多道理我觉得都是相通的。就以断舍离,LESS IS MORE,这个概念来讲。今天重温了之前买的一本书----《时尚断舍离》,看了很久了,说实话讲了什么都忘记了。今天只好又重新做了笔记,并且在今天练笔中把自己所思所想都记录下来,大约能记忆的久一点吧。
书里提到的对我印象深刻的观点是:1.给自己定每天穿着的风格之前,先定今天打算穿哪双鞋子。这个观点我在其他时尚类书籍里看到比较少。大约因为作者已经50多岁了,在这个年纪,不止要时尚,舒适也是非常重要的。随着身体的衰老,确实也不允许再委屈自己每天都要行走的脚。包括自己现在快四十岁了,尽管身材和长相还可以适当的装装年轻的模样,但脚已经很难像年轻时买很多漂亮的高跟鞋了。
二十多岁的时候,最爱买鞋子,尤其钟爱细高跟,其实现在高跟鞋也还是喜欢细跟,高度已经降到了6cm,可是上一天课或者是两个小时的培训,也确实会觉得有点承受不住了。大约下一部也会考虑粗跟了吧。但从上次断舍离,丢掉了自己一大堆鞋子之后,现在很少买很贵的鞋子,怕丢的时候不舍得。但今天读了作者的观点,大约下次真的又会花力气去专柜试鞋子了。一件物品的价值是要用价格除以使用的次数。如果是一双舒适的鞋子,被反复的穿的话,再贵也是应该的。到了这个年纪,钱就不是花在别人看得见的地方,而应该花在自己感受的到的地方了。
2. 只买“现在”的衣服。只买马上就能穿的衣服,而不是一个月后或者下一个季节或者明年。确实很多时候买衣服会不由自主的想,没关系,明年还能穿。但事实上,明年真的会变化的。心态上的变化,体型上的变化,对色彩的喜爱的变化,还有流行趋势的变化。有时候我们会说这是基础款,可以穿十年也没问题。可事实上,即使是基础款也会发生变化,面料,装饰,细节。十年前的衣服拿出来真的会有年代感。还有,有时候在网上买衣服,会搞什么预售。一开始也很不满意,后来因为便宜,也只好臣服于网红店家的淫威之下。在专柜买一件衣服的价钱可以在网上买5件,而且款式更年轻化,面料有时候也很不错,这样就会忍不住买很多。但这些店有一个通病,为了减少库存,所以基本没有多少现货,都是起码10个以上工作日起售,有时候真的等寄过来,就已经失去了当时想穿的心情,反而就又挂在衣橱里了。
3. 根据自己的见解,突出优点,弱化缺点。作者认为应该突出优点,掩饰缺点。可我却觉得,很多时候掩饰反而会弄巧成拙,更增加别人的关注。所以我觉得弱化就好了,让大家把注意力放在优点上。这个道理我虽然懂得,事实上我也没有完全做到。我自己的优点就是脖子很长,手好看,手腕和脚踝纤细,肚子大。但我并没有好好的去保养自己的手和脖子。这个会是我以后关注的重点。
4.如果花钱是种瘾,是为了缓解压力。那可以把钱花在奢侈的消耗品上,而不是衣服上。可以买大品牌的身体乳,精油,或者别的经常用的物品,而不是买衣服上。购置衣服要谨慎,不要增加衣物,而应该是更新衣服。所以我以后除了内衣打底以外,应该不会买优衣库了。虽然优衣库便宜并且质量还不错,但事实上,优衣库的衣服因为没有特色,所以我并不怎么穿,都是受小红书的博主的诱惑,以为自己也能把基础款穿出彩来,却忽视了我哪有那颜值和身材呢。
这是这本书带我的一些感悟,做个记录,以后讲断舍离的时候大概可以用到这些观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