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每个大神的成长历程都有所不同,唯一的共同点就是读书。弗兰克就讲到了读书的四个阶段。
记得高中语文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讲到了读书的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意为学海无涯,需博览群书,这与弗兰克老师所讲到的第一阶段的倒有些不同,弗兰克老师讲第一阶段,需要做的便是有功利性的选择阅读,当然,两者并不冲突。目前的一天的信息体量可能数万倍于当时之体量。知识爆炸,信息如潮水一般涌入,不加甄别,全盘吸收,则易使自己迷乱于之中,最后,可能是这也半桶水,那也半桶水。
所以,弗兰克讲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那就是定目标。这个定目标,并非王健林的一年赚他一个亿的小目标。而是切切实实的小目标。
目标最好是,可衡量,时间限制,可实现,能落地的小目标。
打个比方,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村上春树一样的小说家的话,计划在10年之内完成这个目标,那么至少五年之内,你需要为写小说打好基础。所以三年内,需要入门,那么再细化到一年的时间,至少得开始尝试写一部长篇小说。再具体到一个月,一个月完成6000字的小说章节,那么,每天就需要完成200字。
每天只需完成200字,坚持10年,虽说不一定能达到村上春树那样的境界,取其上法,得其中法,至少也能算是合格的小说家了。
人生需要目标,读书需要目标,工作同样需要目标,目标具体而清晰,才会有动力去行动,当行动起来时,一天是绝对不止完成两百个字的。
王国维讲到读书的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境界,讲究思考,论语曾讲到,学而不思则罔。读书,既需要不断的输入,也需要经过思考的输出。
而弗兰克讲得第二阶段则是,主题阅读。两者是包含关系,这并不冲突,主题阅读就是一个深入思考、深入学习的过程。弗兰克说,学习也好,成长也好,其实是一件挺痛苦的事情,这个观点我是赞同的。
正是因为的痛苦属性,才让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越是爱学习的人,越会感觉的自身的不足之处,而不爱学习,希望不劳而获的人,最终可能只是在原地踏步,永远出不了自己的舒适圈。
王国维读书的第三重境界便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弗兰克的跨界阅读,刚好也是和这个观点相符的。
当你对某个领域经过系统的学习之后,往往会遇到瓶颈,而此时,如能触类旁通,寻求别法,反而可能会茅塞顿开,有如神助。
其实,很多的创造发明都是在不经意间出现的,相传门捷列夫就是在睡梦中发现了元素周期表的。但是,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他已经竭尽全力的去研究这个东西了,而这种收获,不过是上天对他勤奋的一种奖励罢了。
王国维的读书境界只有三重,而弗兰克还多了一个,那便是忘记。
记得小时候曾在《少年张三丰》这部电影里看到过这样一个桥段,当时,张三丰教授张无忌练习武当剑法,而要想习得此法,首先要做到的便是忘记。
忘记你之前所学过的武功心法,只有忘记,才能腾出空来,装入新的东西进去,进而进行实践。
我想,读书也是如此,读书不是为了将知识记在脑海之中,而是为了去实践。能够为我们所用的知识,才算数,否则,只是一种信息而已,算不上知识,更谈不上智慧。
读书也好,写作也好,甚至是做人也好,可能都需要一步一步来,每个阶段做好每个阶段该做的事情,急不得。就像李宗盛所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