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习得和掌握,无外乎听说读写四大技能,英语启蒙也不例外,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缺一不可,但是要有一定的顺序和时间跨度。
听是其他三项技能的基础,英语是表音文字,只有听准音,才能听懂义,听得多了,所谓的语感也就有了。
听懂的多了,储备的可理解性输入多了,基本也就可以说了;以此类推,听懂音了,积累了一定的听力词汇量以后,再自然拼读,拼写和自主阅读,最后才能有能力升级为写作创作。
在英语启蒙早期,大量的听,听原版标准的各种适合英语,才能保证输入的量。
可能你会疑惑,那家长的语音不好,是不是就不要和孩子说了,也不要和孩子做英语启蒙游戏了,万一孩子听了,把孩子带歪了就惨了!
其实不然,你所说的那点语言相比孩子听到的大量的原版语言来讲,简直是微乎其微,而且,父母的英语输入只要没有多于原版输入的语言量,基本都会被孩子听到的原版语言纠正过来。
况且,父母的很大作用是将所听到的原版语言可理解化,就是说,孩子听到的东西,你要帮助他听懂,这也是英语启蒙阶段父母必须要做的。
所以说,磨耳朵没有错,让孩子多听,多输入也没有错,关键是要听得懂,就像你刚学英语,就让你去听VOA或BBC新闻,想必听多少遍你也听不懂,因此孩子越小,语言启蒙的越早期阶段,父母参与和帮助的重要性就越大。
随着孩子英语启蒙时间的进展,父母的参与度也会越低,慢慢的只为孩子提供优质丰富的资源就够了,但早期阶段,父母帮助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听是孩子语言的准备期,就像母语一样,孩子从呱呱坠地到开始说话呀呀学语,一定会经历一年左右的储备期,这也是我们熟知的语言沉默期。
在语言准备期,孩子接收大量来自外在的语言输入,然后不断通过肢体,表情,语言的语气,说话者的解释等来识别,听懂语言的含义。
然后不断内化,当输入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信到一定程度,交流需求达到一定迫切度的时候,孩子就会开口说话交流了。
这也就宣布早期的语言沉默期结束了,而英语启蒙的语言沉默期大约会持续半年到1年之久,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沉默期。
耐心等待孩子开口说英语的那一天,就像我们等着孩子开口叫爸爸妈妈一样,那一天的到来必然会让你兴奋不已的。这点在《英语启蒙必须知道的“三多”要点》一文里有详细阐述。
当然也存在这种情况,对于比较爱表达的孩子来讲,会听一段时间后,主动输出,比如模仿哼唱儿歌呀,看到实物或动画内容嘣单词等等,恬恬就是这种类型。
爽妈的原则是不纠正,不限制,想说随便说,但是会持续不断的给她输入标准的原版的英语语音,让她在自然的环境中自我模仿修正。
孩子刚开始说汉语的时候还都有发音不清楚或有口音的情况呢,何况第二语言,张口就得让孩子说出标准的语言,貌似太不人性化,也太不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
但是不可忽略在自然语境中的不断调整和纠正,毕竟英语的语音还是要标准才好听的。
而且,语言的表达期阶段,孩子会不断的输出,随心所欲的使用和表达,父母要注意呵护孩子表达的意愿和兴致,不可打击孩子爱表达的积极性,敢说爱说是掌握和使用一门语言的关键。
那么多人学不好语言,学完的语言也说不出来,基本原因是学完了不说也不用,最后就是“哑巴外语”了。
所以,在孩子语言的发展期,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表达的积极性,让孩子爱上说英语,至于说的标准和正确与否,可以在后期慢慢地调整和纠正。
读,在这里我们所指的是自主阅读,至于父母给孩子读绘本会分级阅读故事,那属于听的输入范畴,自主阅读一般滞后于听力启蒙的三年以后。
当孩子积累了一定的听说词汇和基础以后,大约两三年,孩子就可以学习自然拼读,与此同时过渡到分级阅读的自主阅读上,因为大部分分级阅读的指导标准都是phonics,即语音拼读。
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更有助于孩子自主阅读的理解和进行。
当孩子可理解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强,所内化的知识和语言越来越多,孩子的写作意愿和能力也就会凸显出来了。
同时在教学英语很长时间以后,爽妈发现很多孩子写不出东西,一方面是语言能力所限,另一方面是大脑背景知识和思维所限,也就是所谓的没东西没想法可写。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在早期给孩子做英语启蒙,一方面是充分利用孩子语言和大脑发展的关键期,另一方面就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英语思维,让孩子习得语言的同时,习得这门语言背后的四维和文化。
最终把这种习得的语言作为工具,更好的服务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交流,甚至日后融入所习得语言的国家和环境,这才是我们习得和学习语言的真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