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好设计是自然的,在每一个交互的环节里都让人直接明白下一个功能的意图。用户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顺畅地完成需要的操作,不受挫,不费劲思考。很多人都过分强调了“设计感”在设计中的作用。诚然,好的品味能让用户对产品瞬间产生好感,但在我看来,把握“好的设计”更重要的是结合产品本身的体验,把流程简化,让用户使用产品时能更加得心应手。
Facebook的产品设计总监Julie Zhuo在“Invisible Design"里列举了很多无形设计的例子。例如Dropbox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把之前“上传”或“下载”文件这两个分开的动作,转变成大家更加习以为常的“拖拽文件夹”。这样细小的改变体现出设计者对文件存储的理解:内容的存储无需因为存储地点不同而改变交互形式。因此,用户在使用新产品的时候几乎不需要学习就能迅速上手它的服务。这样的无形设计反倒是更好地还原了用户的存储体验。
又如Square Cash(一个美国现金转账的APP)为了降低用户进入使用的门槛,在用户转账时都不需要用户先注册。任何新用户只要使用自己的私人邮箱给收款人发一封邮件并抄送cash@square.com就行了。它避免了朋友间不使用同一个APP的尴尬,而陌生人不用加好友也可以轻松转账。在这样的一个服务中,Square Cash明确了初次使用者在使用场景下的意图: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容易的方式转账,所以去掉了次要的注册以更好保留了核心使用路径的体验。新用户使用时没有负担,给用户留下了“易用”的印象,让用户在往后更加支持你的产品。
我今天尝试使用了一下这个APP,又发现很多小细节都让人喜欢。如在绑定银行卡的时候,它使用摄像头免去数字输入。与其他APP不同的是,只要它扫到了需要的区域就会自动跳转下一步,省去了拍照那个按键确认的步骤,页面跳转的速度也变得更加快。整个绑定的过程几十秒就搞定了,非常流畅,不需要我反复核查输入的内容是否正确和等待。简单来说,好的设计让人可以尽可能偷懒,把没必要人工操作的步骤都省了。
再举一个例子。前几天因为太久不登录Slack,把自己的账号密码忘了。于是就申请密码找回。结果在确认完自己新修改的密码之后,Slack为我自动生成了一个移动设备密码的链接。只要我到手机上点击这个链接,它就会帮我在手机客户端用新密码登录,不需要二次输入。设计者考虑了多平台使用APP的场景,简化了更新密码之后的使用流程,避免重复劳动。这种看起来“显而易见”的功能设计在无形中给用户留下了积极的用户体验,帮助用户长期留存。
上文举出的三个例子中没有一个用到很炫酷的功能,但用户都体会到了更加友好的设计和更加容易的操作。什么是好的产品设计?有时候更好的设计和体验并不意味着你大费周章去重新设计一套流程,改用最新最酷的界面。毕竟当一个新功能设计没有原来体验几倍好的时候用户是不会明显感知到差异的,更何况新设计还可能有原来设计所没有的其他的问题。
好的产品设计,还是该从细枝末节中找到提升易用性的地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