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照样可以活出尊严,每一个生命都可能成为另一个生命的天使”
《女心理师》是毕淑敏的一本小说。
很久以前就知道有这么一本小说,但是一直都没有看,很大程度上时因为已经过了看小说的年龄,对小说都没有太大的欲望了,记得大学时比较喜欢看小说。
最近对心理学方面的书进行“清书架”,然后碰巧看到这本书,也算应景,就借过来看了一看。
这本书还是不错的,一翻开来就忍不住,熬了两个晚上,周六放弃外出不到三天就把它看完了,可见这本书还是不错的。
读完这本书最直观的两个感受:
第一,这本书的行文方式很巧妙,大概有六个故事并排进行,同时中间穿插着主人公贺顿的故事,本书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穿插在其中的贺顿的故事。
第二,书的语言不错。喜欢毕淑敏的作品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优美的语言,说优美时不恰当的,不仅仅是花瓶的美,还有内涵。之前看她的散文,都会有种“娓娓道来”的感觉。这本书也不例外,里面穿插着很多很美的文字。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版本都是如此,我借来的这个版本装帧感觉还不错,而且开始的时候有几张 主人公 贺顿的素描,旁边是 毕淑敏手写的一段文字,感觉很真实。
了解毕淑敏的人都知道,其实这段话也可以用来说毕淑敏自己。
谁能温暖得了谁呢?
只能靠自己。
我最喜欢的是 求学时的贺顿的样子,这本书的封面也就是用的这一张。
这本书的标题很有意思,每一个标题都是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最后来说一说这本书的主人公和故事吧。
生活中有一些人,你很清楚他们所具有的缺点,但是依然会被她们所吸引,因为他们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并不是完美才是好的。贺顿就是这样一个人。
看完这本书,你清楚的知道贺顿并不能算上一个“好人”,甚至有些冷酷,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为了获得一些钱用来支付学习心理学的费用,毫不犹豫地出卖自己的肉体。为了自己开心理诊所出卖自己的婚姻并丝毫不觉得愧疚。她每时每刻都很清楚自己的目的,而且坚定的前往,任何阻挡她的事物都会被她给清除掉,不惜一切代价地清除掉。除了她自己的目标,我看不出来她还在乎什么。你可以说她自私,冷血,但是却依旧会不自主地觉得她身上有种东西让你仰视,让你赞叹。
她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当然这和她小时候的经历和生活处境是分不开的。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她骨子里的坚韧。是的,她骨子里有一股坚韧,这股坚韧让每一个人都会对她刮目相看。她虽然贫穷,条件也不好,但是却丝毫不会让人有怜悯之心,只会让人平等地敬畏地注视她,甚或仰视她。我想,能让我或者大多数读者有这样的想法和感觉,是这本书塑造人物最大的成功吧。
来简单梳理下贺顿的经历。
她的名字最初不叫贺顿,叫 绛香。小时候跟着妈妈生活,家庭非常贫穷,妈妈靠着卖身抚养她,这使得她从小就受到同学的嘲笑,很敏感。一次母亲外出,她遭到继父的性侵,这次的经历对她的影响非常非常的大,之后人生中她所有的生理或者心理上的疾病都是因此而起,只是她自己并不知道。
后来母亲死后,小贺顿自己到城里打工,到了之后在临终医院里护理临终的老人,机缘巧合下认识一位 贺奶奶,在贺奶奶的教导下,懂得了很多东西,看了很多书,自我意识也觉醒了,也因此改名 贺顿,贺奶奶的贺,巴顿将军的顿,意味着重新做人。之后她参加心理课程辅导,拿到证书后自己开办了一个 心理诊所。
这个故事叙述出来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让这个故事有吸引力的是作者对主人公的塑造和刻画。读完这本书,我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贺顿,而且看着书中给的图像,就像是站在我面前一样。我想这都应该归功于毕淑敏的写作功力。我看过很多毕淑敏的散文,但是却还从来没有看过她写的长篇小说,或许她的小说都会有如此的魅力吧。
我说不出来这本书给了我什么收获,不知道应该从中收获什么,只是认识了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的一种人。或许本书一开始给出的这句话是最好的注解吧:卑微照样可以活出尊严。是的,卑微照样可以活出尊严,只要你有一棵向着光的心。这“光”可以是真善美,也可以是你的人生信条或者某个目标。
这本书的结尾还是挺温暖的,贺顿终于从少年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拥有了一直缺失的温暖和爱。
以前读大学时还进行摘抄,用完了好几个大本子,成段成段的抄,现在已经非常非常懒了,一般都是拍照代替摘抄了。下面就拍了几处比较好的文字描写,当然不止这几处,有很多。
有句话叫 男人有钱就变坏。其实男人就是牛奶,什么也不用往里搁,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他们基本上就都馊了。这句话是不全面的,但是经典。
书中,生动的,形象的,深刻的,动情的,精彩的,精辟的句子有很多,值得仔细阅读。像我这样较多侧重情节的有些亵渎这本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