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
见信佳!
尽管在这个即时通讯便利且讯息随处可得的年代,“书信”的概念或许很快就要被丢进垃圾箱了,但从我小学开始,您的书信一直陪伴我左右,您点点滴滴的成长经历、生活感悟、职场故事,这么多年来始终激励着我,只可惜,年少不懂事,您的有些信件我并没有及时保存,否则现在往回看,或许会更加感同身受,或许会有一些不同的感悟。您知道我一直是一个乐于分享的人,有好几次,我甚至已经点开了文档准备直抒胸臆,跟您倾诉一番之时,打了几行字后突然觉得,我想说的话,想表达的内容,都是贻笑大方、无关痛痒的小事,顿时感到自己在无痛呻吟且矫情十足,于是匆匆关了文档,继续投入茫茫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后来发现,事情虽小,但里面包含问题却一点也没有消失,在心里沉积,如同杂菌污染的酒坛酱缸,不断发酵膨胀,最后逐渐演变成一个个巨大的酸坛子。原谅我罗哩叭嗦跟您说了这么多,还是跟您汇报下我的近况吧。
近半年我慢慢养成了定期反思和复盘的习惯。基本每个周末,选半天时间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屋子里,仔细回顾自己最近工作、学习、生活、锻炼状况如何,出了哪些问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不得不说,定期的回顾和总结,确实可以发现过程中常忽略的一些小细节,并且加深相似场景的记忆,有助于以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近半年来,通过阅读了大量的文章,同时反复回顾您那篇“2015年岁末随想”,深受您的8个1考评表的影响,我也尝试自己做考评表。尽管各方面没办法像您一样做的那么细致,并时有反复,不过近半年开始慢慢步入正轨了,我简单列了几个大的方向,比如:
1、养成每日复盘习惯:
(1)每天小复盘:早上上班坐地铁,想今天要完成哪几项主要工作;下班地铁时间,进行每天小复盘,对当天的工作完成情况,个人感悟,经验进行总结,在思考中常有灵感蹦出,电子化设备给每日复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周末大复盘:每周日下午,花两个小时进行大复盘,并写下复盘日记;
2、主题阅读:定期围绕某一个主题进行阅读,选题的范围很多很广,如企业管理、商业模式、技能精进、学习能力、精力管理、工作效率、健身理论、营养配比等等,每个阶段选一个主题。感受就是视野打开后,不同领域的好书源源不断进入你的视线,让人欲罢不能。我现在是在每周日下午的大复盘日,定下周要读的主题书目,无论如何,每天必须阅读1个小时(通常在晚上11:00-12:00左右),硬指标是每周阅读完一本书,在保证输入同时也保证输入,心得和收获在复盘日记中体现;
3、作息规律:雷打不动,每天12点前必须睡觉,保证休息,早上6点起床;
4、运动规律:工作日一、三、五健身房日,深蹲、硬拉、卧推三大基本项外加其他分项;周六跑步日,以十圈为基本目标;周天为篮球日,以命中200个投篮为基本目标;保证一周锻炼五天;
在定下以上几个大方向后,我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也是一直在困扰我的问题。看起来各方面知识都要涉猎,各个技能都需要培养?可我最擅长什么?要培养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啥?这种核心竞争力是实打实,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是虚无缥缈的综合素质?战术上面面俱到,我的战略方向对不对呢?我读的书、我学习的技能,如何与现有的工作更好的结合?多年松散、不成系统的学习,我如何聚沙成塔,建立起我个人的护城河,进而更好、更快的变现(不单指金钱方面的变现,而是落脚到实实在在效率提升、学习能力增强、业绩提高等)?假如某天我突然失业,我如何靠自己的能力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准?如上种种小问题的背后,个个都指向最后的元问题:我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给家人、朋友乃至周围各种弱连接的人群,创造什么价值?
我思考了许久,发现答案是:我不知道。
尽管我在父母的培养下长大,并且在NJ小山村生活了接近二十年的时间,但我并不愿把“没有主见,随波逐流”这个锅简单地丢给我的父母或者归罪于没有一个的好的成长环境。的确,我年轻时,过得既粗鄙又盲目,没啥积累又夜郎自大,纨绔了好几年,对自己始终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现在的我,来广州已有第7个年头,理应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判断,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开放豁达的心态,陈年旧事的影响正在不断减轻,儿时教育的短板应该是可以及时补上的。当然我也可以不用思考这些元问题,继续得过且过,姑且一生。我相信很多人,也许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因为工作负荷、生活重压,年龄增长焦虑、复杂亲情关系、狭窄晋升通道等等,已经让人焦头烂额了,大部分人应付眼前的苟且已经很艰难,更遑论诗和远方?人生而自由,却无不在枷锁之中。以上这些困惑我统统都有,但幸运的是,我的父母、爱人和好友,帮我分担了很多压力,给了我很多精神上的鼓励和开导,对这一点,我始终心怀感激。在复盘中,我时常会思考上面这些元问题,也时常会跳出现有的情境,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想如果其他人处于我现在情况,会怎么做?也曾回顾往日情境,仔细咂摸当时的环境下做出的决策是基于理性、还是受外力驱使,对当下决策有何启示?尽管在多次复盘中,我始终找不到答案。不过我却收获了很多其他的东西。我渐渐意识到,大脑,能探索的边界真是无穷无尽,只要你想,就能思考在你认知范围的内的任何东西,甚至包括思考“思考”这个行为本身。我想,这是人之所以为人,能站在所有生物的最顶端,并在可见的未来,不会被AI取代甚至战胜的原因之一。
相信只要我继续复盘下去,终有一天我会找到我的答案。
PL写于广州地铁3号线
2017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