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个重要的自我实践就是对日行六度的证悟。接触佛学以来,以及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自己并非想要成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皈依佛门。我想一来是因为自己的觉悟未能达到应有的境界,二来自己承担了必要的社会责任让自己难以做到真正的洒脱。对佛学的痴迷源于它是一种哲学的缘故,它用简洁的词汇抽象地解释复杂的万事万物。
修行本质是要修心,而修心的关键在于通过行动不断证悟自己的内心想法,而非一味思考。修行以行治心就是这个道理。修行就像做产品也是一个迭代精进的过程,需要付诸行动,然后进行总结反思,进一步优化升级。
布施是要从源头消除和减轻我们欲望。对已有的东西不贪执,对没有的东西不稀求,在保正基本需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和简化个人要求。从日常节俭开始要求自己,对饮食的量和油腻辛辣进行控制,尝试戒断酒精。淡化或舍弃所得到的成果,对新的目标达成也无需太多苛求,做到在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持戒是要对正确的东西坚持到底,对错误的东西保持戒断。所以,对于健康的注重、对学习实践反思的迭代的坚持以及日行六度这种承诺的履行都是持戒在正向积累上的体现。关注长期价值的积累,戒断一时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行为。对影响身体健康、浪费时间和注意力的事情努力划清界限。坚持月、周、日计划指定和执行状况检查,开展每周两次的周例会进行任务下达和完成情况检查。
忍辱的本质是要消除对自我的执着。过去常常被理解为被人殴打辱骂进行羞辱后,在有能力进行回击的情况下保持克制。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职场,并没有太多这种显性的冲突。很多针对个人的羞辱可能在背地里甚至只是在某些人心里。我们可能会感受到因为这些隐性的情绪给工作带来的阻力,让很多事情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容易立刻感受到被冒犯、被忽视,于是心生抱怨和不满,进而转化为言辞或行动进行表达,这样的方式可能会一时解决问题,但可能带来更大的潜在问题。如果我们不那么快对事物做出反应,不把自己的感受看得那么重,用更全局和长远看待事物的发展,我们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升级,而给自己留出更多的时间去消除那些隐性的情绪。
精进在佛学中的理解是不是必须而努力学习和工作的状态。当然,对于还没有财富自由的人来说,这个门槛本身就很高。我理解的精进是在长期目标的达成上保持反思和自我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产品不断提升的着力点。这个过程需要形成自己的套路,这个套路可以理解为思维框架和行动框架基础上的固化思考和行为。比如学习、实践、反思闭环的反复练习。通过广泛阅读和交流丰富自己的知识库,通过广泛深入地实践去使用和检验所学到的知识,使其固化下来,通过对实践结果和过程的不断总结反思,将做得好的思路和方法沉淀下来形成经验,作为指导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的,对于做得不到位的,同样通过学习交流思考并付诸实践进一步完善。
禅定的核心是内心的宁静和不散乱。而这种内心的宁静与收敛除了来自前面所谈到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所沉淀的东西,更需要做更多关于心灵修炼的事情。做产品没有定力企图在不同角度的观念中不散乱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应该保持初心,保持善心,需要有着让自己时刻停下来想想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意识,有着把自己拉回原点,重新开始的勇气。不管怎样的情况下,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都需要努力舍弃散乱,安住在当下。
智慧就是波罗空性,超越了文字,所以我难以用文字来描述这样的状态。我理解产品工作到了一定程度会忘记固有的原则和套路,更多是凭着价值意识、产品意识、技术意识、管理意识以及文化意识的无意识组合驱动我们做出合格的产品。
知道道理其实并不难,难在“日行”二字。也许自己永远也无法把这每一个点做好,但是尺子的价值在于在我们心中生成一个念想和承诺,检视每天的一言一行,驱使自己始终积极主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