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是强对流天气多发的月份,什么是强对流天气呢?
成因:
强对流其实是空气强烈的垂直运动而导致的天气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夏季午后的强对流天气:白天地面不断吸热,膨胀,密度减小,大气便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后形成一个上升的湿热空气流。(这就像水缸里的油和水一样,当密度较小的油处于水缸底部,而水处于上部时,一定会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最终油会浮到水面上。)当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气温下降,水蒸气会凝结成水滴。当水滴下降时,又被更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升,如此反复不断,小水点开始积集成大水滴,直至高空气流无力支持其重量,最后下降成雨。这也是为什么夏天雷雨不像春雨那样细雨绵绵,水滴较大的原因。
当然,各类强对流天气形成的物理过程是不完全相同的,比如说梅雨期间,大范围的冷暖空气交汇形成梅雨锋雨带,如果配合上地形等有利条件就会在局部地区产生暴雨。
危害:
强对流天气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危害是外力摧毁庄稼,间接危害是由内涝诱发和传播病虫害致庄稼减产甚至绝收。
我们城市较常见的是短时强降水,往往会导致城市内涝。
城市内涝的原因:
(1)城市排水系统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排水管网欠账比较多,管道老化,排水标准比较低。有的地方排水设施就不健全、不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是造成内涝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城市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雨时水渗透性不好,不容易入渗,也容易形成这段路面的积水。
(2)城市环境
由于城市中植被稀疏,水塘较少,无法贮存雨水,导致出现“汇水”的现象形成积水。而且热岛效应的出现,导致暴雨出现的几率增加,降水集中。
(3)交通引起
由于尾气排放过多,导致空气中粉尘、颗粒物较多,容易产生凝结核,产生降水。
下面左图示意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现状,针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有环保学者提出设计建议。
1.环保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主要解决的是城市
A.热岛问题 B.内涝问题 C.拥堵问题D.大气污染问题
2.若右图中的路面、种植池宽度均相同,下列城市中路缘石最高的可能是
A.高雄市 B.重庆市 C.北京市D.乌鲁木齐市
【答案】B A
(2017西宁)材料一 2016年5-8月,我国东部季风区暴雨降水量较常年明显偏多,图7为5—8月暴雨范围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2016年7月初,武汉市连续普降暴雨,让武汉市区很多地方积水变成一片“汪洋”,这是自2011年后再次出现“校园看海,道路摸鱼”景象。武汉市水务局的资料显示。20世纪50年代初,武汉市市区尚有湖泊59个,面积273平方千米;到现在市区湖泊数量仅为38个,面积约122平方千米,缩减了一半还多。
材料三 中国的城市化速度之快,令世人称赞,大片的乡村土地“瞬间”都变成了城市用地。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致使城市内涝现象不断增多。
(1)描述5-8月暴雨中心范围移动规律。(3分)
(2)说明暴雨中心范围推移规律对种植业生产的影响。(8分)
(3)分析武汉市形成一片“汪洋”的原因。(6分)
(4)说明防范城市暴雨内涝应采取的措施。(7分)
【答案】(1)自南向北推移;5-7月推移速度慢,7-8月推移速度较快。(3分)
(2)不利影响:暴雨中心在南方地区停留时间过长,使南方降水偏多,且降水强度大,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容易出现洪涝灾害,不利于作物收割,造成农作物受淹、减产,甚至绝收;而北方地区降水时间晚,干旱严重,也会造成夏粮作物的大幅度减产,同时干旱影响了秋季作物的播种。(6分)
有利影响:6-7月份正是北方小麦成熟收割季节,多晴朗天气,有利于小麦的收割。(2分)
(3)原因:2016年6-7月份长江中上游出现持续性的暴雨,降水量大、强度大;地处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上游来水量大;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湖泊面积缩小,蓄洪能力下降;城市化速度快,水泥地面面积迅速扩大,地表径流容易快速向城市低洼处汇集(城市地表硬化,雨水下渗量减少);城市下水道设计、建设不科学。(6分,每点1分)
(4)工程措施:加强排水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整治河道(疏浚河道),提高泄洪能力;改造地下管网(疏通地下排水网管),增强排水能力;修建蓄水池(修建人工湖泊),提高蓄水能力;铺设透水路面(提高下渗能力);增加下凹式绿地面积(增加城市绿地)。(4分,每点1分任答4点即可得满分)
非工程措施:加强城市防洪减灾政策与法规建设;加强暴雨天气监测预报及城市内涝风险评估;加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法制宣传教育;借鉴国外防治内涝经验,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等。(3分,每点1分任答3点即可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