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我们进行的全部是小说单元,《窗》这一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针对小说体裁的文章我觉得同学们应该已经掌握得不错了,所以改变了学习方式,这节课同学们提问题,然后逐一解决问题,顺便我也可以了解一下在这么长时间的练习中,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能达到什么水平?
在提问题之前,我提示他们,要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不能一下子就直接揭示主题。提问题开始了,学生提第一个问题:请介绍一下本课的作者及时代背景,然后由同学们抢答,我们班一向的方式,谁主动发言就给哪组加分,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的不算入积分。回答问题正常进行中,接着是第二个问题:“窗”这个题目的作用?第三个问题:理清小说的情节四部分……。我惊喜的发现,他们的确可以按照正常的讲课轨道行走,直到最后揭示主题和进行拓展延伸。
结尾处,我预设一个问题进行拓展:假如这位不靠窗病人死后,他们又相遇了,会出现什么情形?然后同桌之间可以先聊一聊。接着,我们派出几对演员出演,他们的对话都是靠窗病人很快就原谅了不靠窗病人。忽然,一女孩儿站起来:“我觉得你们的对话都太高大上了,难道害死人这件事情一句对不起就可以了解么?”然后我就直接点名让她做靠窗病人,然后又给她配了一个演员。对话开始:“你为什么见死不救,害死我,我也想活着啊!”“对不起”“生活多么美好,生病本来对我们都是不公平的,我也希望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你为什么眼见着不救我?”“对不起……”看来,不靠窗病人只有用这三个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愧疚了。我说:“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位不靠窗病人肯定也活不了多久,这种愧疚会不断折磨着他,会加速它的病情。”一位女孩儿忽而打断我的话:“老师,我认为如果让我当作者,我会设计这样的结尾,让他继续给新来的病人讲故事,来减少他的愧疚之意。”一位同学接着说:“让这个故事再循环上演?”她说“不是,是让这种悲剧不再重演。”接着,全班学生都进入到设置本课的结尾之中……
这节课的生成性是如此之大,确实在我意料之外,更让我明白了该怎样对文章进行预设。“窗”外的世界如此之大,放开我们的手吧,让孩子们能够看到窗外更多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