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段时间读文化苦旅之前,对于余秋雨并不那么感兴趣的,只是最近突然回忆起大学时代,一位要好的同学,从她的书架上拿出一本书,给我说:这是我最喜欢的书,没有之一,没事的时候我就拿出来翻一翻,品味一下。当时的我并没有在意,只是随便瞄了一眼,记下了书名《文化苦旅》。如今,在忙碌的生活中,突然想找一本能够轻松一点阅读的非小说类书籍,不知为何就想起了文化苦旅,于是怀着一份并不在意的心情打开了它,谁知一读,就确实有一种放不下了的感觉。我本就是爱好游山玩水到处旅游的人,也特别喜欢看游记。但是余秋雨的文化游记,真不同于别的游记,他只用纯粹的文字描写,却比插入了无数图片的游记,来得更加真实,仿佛那些名胜古迹就在眼前。读完了文化苦旅,感觉意犹未尽,所幸,他还写有其他几篇游记散文,于是《千年一叹》就加入了我待读书架。这本书,一路游经了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光看这一堆国家的名字,就有一种炮火连天的感觉,特别是中东那几个,内忧外患就没消停的日子,普通人这辈子可能亲自去的机会基本微乎其微,但是,恰恰是这种硝烟不断的国家,却藏着人类共同的历史。
正如余秋雨所描述:面对稀世的伟大,我只能使自己平静,慢慢品咂。但是,当伟大牵连出越来越多的凶险,平静也就渐渐被惊惧所替代。
读完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个国家:埃及,以色列和尼泊尔。
对于埃及,我羡慕她的古老,但也遗憾她的消失。当我打开世界纪年表的时候,确实有点惊讶,金字塔是公园前2500年左右的产物啊,那时的中国应该还处于传说的尧舜禹时代,而秦长城也就是公园前200来年,这两个我原本以为同一时期的奇迹,原来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余秋雨说站在金字塔前会想念秦始皇,古埃及再伟大,但那终究没有文字可传世,而中国文明的延续,秦始皇的确功不可没。现在的埃及和古埃及,恐怕除了名字,尼罗河和那沙漠里的金字塔,就再没共享的地方。遗憾终究会有,不知道现代埃及的人们,心里对古代埃及的情感,会不会如我们中国人一般深,我想是不会,毕竟文化断了,情感就不会延续。
对于以色列,只因前段时间以为同事说他觉得这个世界上最该去看看的就是耶路撒冷这个地方,于是我就充满的好奇,正好这本游记中描述了它。余秋雨如此描述“世界上没有另一座城市遭受过这么多次的灾难,它毁灭过八次,即使已经成了废墟,毁城者还要用犁再铲一遍,不留下任何一丝痕迹,但它又一次次重建,终于又成了世界上被投注信仰最多的城市”。是的,这个地方,被三个宗教视为圣地,宗教冲突混杂着历史冲突,又处在欧亚之间,中东战乱不断,犹太人与周围阿拉伯人的纠葛,真是一种说不清理还乱的局面,但越是这样越让人向往耶路撒冷。
而尼泊尔,是这一路上相对最没有文化底蕴的国家,可是确是最平静的国家,也许正如余秋雨所说:“一切的混乱可能都是文明作的孽”。中东国家那些血雨腥风,南亚两国的恩怨情仇,都是在人类曾经经历过伟大古文明的土地上发生的。但当走进了尼泊尔,一切却都平息了,越是没有文明,反而越能独善其身。于是,看腻了那些纷繁,尼泊尔就犹如一朵清新的莲花,悄悄绽放在喜马拉雅山南岸。
从文化苦旅开始,到这一篇千年一叹,我很喜欢这种游记形式的历史大散文。它不是历史书,它也不是地理书,但它却让你能够置身那个地方那个国家去感受他的文明,短短几页文字,就将我带入那或宁静或杂乱或遗憾或纷繁的世界。最终,回到了中国边境,在尼泊尔静静地看着喜马拉雅山,顿时让我产生一种自豪与欣慰,为中国人自豪,为中华文明没有被淹没在历史轮回中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