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十一月的夜早早地就拉下黑脸,当俩孩子都洗干净爬到床上的时候,我低声叮嘱:现在要睡觉了,小声说话,安静躺好哈。
两秒,只有两秒。
哥哥说:妈妈,我有一件特别好笑的事情要告诉你。弟弟马上捂住我的嘴巴说:不准说话了。
哥哥吧啦吧啦地边说边笑,其实我也被逗乐了,但是我忍着。哥哥对我的反应表示质疑,问我为什么不笑。我挣脱出我的嘴巴,小声告诉他:我也觉得好笑,但是我现在更想睡觉,我们不要说话了吧。
两秒,只有两秒。
弟弟说:妈妈,哥哥放了一个屁,你听到了吗?妈妈,我跳个舞给你看吧。
还没等我有反应,他就爬起来,摸黑给我们来了一段载歌载舞:乒乓球上高楼……上上下下左左右右……
我一把拽他回被窝,哥哥又开始考验我的知识内存:妈妈,你说螃蟹是胎生还是卵生……
“这问题明天我们一起查查,别说话了。”
“弟弟刚才都说了,他还站起来又唱又跳。”
“弟弟,你别动了,快到被子里躺好。”
就在我嘴忙手乱的时候,“嘭”,弟弟撞到床头上。
又一次的睡前疯闹以这样的方式结束。
可是我一秒泪出,无比沮丧。
二胎生活真的太好哭了。还是,我就是一个情绪不稳定的妈妈?
第一次当妈,我翻阅很多育儿文章,也熟知很多育儿名言,比如:妈妈的情绪稳定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每个幸福的小孩背后都有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情绪稳定的妈妈能成就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可是,对于一个事无巨细的妈妈来说,要谈情绪稳定真的太奢侈了。
在外,我恪守耐心的本份,多少也是出于维护成年人的体面,好在两孩子也很配合,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婉约的,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回到家,卸下伪装、释放天性,我们都是豪放的,上蹿下跳,一地鸡毛。
对于一个在孩海沉浮的妈妈来说,要谈情绪稳定真的太难了。
02
前段时间追《小欢喜》,演员海清在剧中饰演高三学生方一凡的妈妈童文洁,这是一个真性情的妈妈。
因为孩子和同学打架,她穿着高跟鞋就满校园里追着打孩子,火急火燎;孩子已有反省的意思,她说“你别叫我妈,我不是你妈”、“你没错,我有错了,我为什么要生你,我吃饱了撑的”,气急败坏。
一时对孩子大呼小叫、一时又搂着孩子痛苦流涕,有这样一个情绪不稳定的妈妈,方一凡长成什么样呢?
客观的说,方一凡这样的孩子真让人发愁,有学霸父母和高质补习班,可是他的成绩总是爬不上去,但他个性阳光、内心坦然,和父母关系亲密,和同学好友相处融洽,为了自己喜欢的专业积极努力,让我隔着屏幕又觉欢喜。
在之后的剧情里也可以看到,学校特意聘请心理专家为高三学生做心理疏导,几个环节下来,心理专家评价方一凡“他的家庭生活应该是很幸福的,他平时跟自己父母之间的关系应该也是比较密切,他自己本人也没有什么孤独感,平时在生活,来自家庭的这种安全感已经很充足了。“
尽管艺术高于生活,但是艺术来源于生活,童文洁这个情绪不稳定的妈妈其实也是现实生活里无数个真实妈妈的缩影。
育儿从来不是只有一个检验标准,谁说只有情绪稳定的妈妈才能带给孩子快乐和幸福呢?
03
我一直以为我是个佛系妈妈,可是现实生活里,我只不过就是那个以娃喜以娃悲的俗气妈妈,我真的做不到情绪稳定。
四六二十六,你急不急;
零食洒满地,你气不气;
俩孩子一个往东一个非往西,你火不火;
做好的饭菜都不愿意吃,你要不要发脾气?
“我会先考虑我自己是不是没有做好”,这样的妈妈我相信会有,但是杏眼圆瞪、音高八度、粗声大气也是正常反应。
当妈后,我们会被教育,当妈妈的人就是要牺牲、当妈妈的人就是要伟大这样孩子才能有大格局,可是当我刚拖干净的地面又被浇上牛奶我会毫不迟疑地说一句:一边待着去。
有些时候,我们只想着情绪不稳定影响孩子成长,可是有没有考虑过一个为了情绪稳定而长期隐忍伪装的妈妈会怎样?
当全职妈妈七年,我只想说一句,一时伪稳、风平浪静,时时忍受,其实要命。育儿的过程中,看见自己与看见孩子一样重要。
与其时时克制自己的真实情绪以求对孩子稳定,我宁愿正常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以助孩子在现实生活里成长。
现实的情况是没有人会对谁一直情绪稳定,现实的情况是要学会自我保护、也要学会尊重他人,现实的情况是与人相处要知晓边界、在世行走要懂得规则。
我真的不稀罕什么情绪稳定。
04
现在越来越多的育儿理论告诉我们:当妈妈要温柔,要懂得孩子心理,要有办法有耐心;当妈妈要乐观,要懂得调解情绪,要有理智有决心;当妈妈要有力量,要成为孩子榜样,要有爱好有品味。
听起来很美,说出来也正确,可是,这一切的基础是那个当妈妈的我们,我们是真实的个体。
于我,我承认,那些生活里的曲折与打击我不能始终慈悲温柔,那些人际往来里的阳光与阴影我不能总是心平气和,即使当我面对孩子,我仍是想做真实的自己,我想真诚地告诉孩子,我高兴我生气我痛苦不安我感激涕零。
我愿意为孩子的成长去改变,也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而坚守,我愿意陪伴孩子看到真实的世界,而不是通过自我压抑带来的真空人间。
我希望我的孩子通过与我这个情绪不稳定的妈妈相处来获得最初的社交经验,我希望我自己能更幸福更勇敢更积极,这才是我真正稀罕、真正想传递给孩子的人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