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孩子们之间的自由相处有一定量的积累了,我也在陪伴他们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东西,感受到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每个生命当下状态的呈现,都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或好或坏,或喜或悲,都只是观察者当下的判断,那不是真实的孩子。孩子本身都是爱,这是我目前的信念——总有一天,我也会能去到"人本身都是爱"这个美好的一天。
就如同大学生姐姐所说的"这个孩子怎么会是这样呢?"她不带评判,只带好奇地去观察感受,最后她同意了我说的"因为了解了而理解,又因为理解了而接纳"。
比如孩子们都会有喜欢的东西或者事情,但如果一个孩子表现出只喜欢某种东西或事时,那可能是因为这个东西或这个事情能带给他当下最缺的东西,比如力量感,比如控制感,还比如被爱的感觉。那么我们要做的事情不是拿走他喜欢的东西,而是去补充他所需要的东西,他自然而然地会慢慢地不那么执著单一。
从这个角度去看,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很喜欢电脑游戏,因为它能提供很多的成就感、力量感,信心,掌控感甚至被爱的感觉,尽管我们成人会说这是虚拟的,但是心理学研究说"玩游戏时产生的感觉是真实不虚的",所以即使很多成人也会容易爱上游戏。
同时心理学界有句名言"任何一种成瘾都是源于匮乏"。也就是说,喜欢乃至偏好是正常状态,但如果执著到成瘾,那一定是因为他有极大的匮乏。那么我们拿走它,可能会是彻底地毁灭——很多曾出现的网瘾少年被拿走电脑后跳楼之类的新闻,如果关注后面,一定有一个深深的黑洞,有赖于电脑的存在。
这次暑托班的孩子,都是好孩子,他们最开始的呈现各不相同,有与外界相对隔离状态的孩子,有只喜欢恐龙容易打别人的孩子,有只愿意和熟悉的人玩的孩子,有只愿意看书的孩子,有眼里总好像有事儿有点忧郁的孩子,有情绪起伏很大的孩子,有对自己的事不上心的孩子,有什么事情都不是很愿意和家长说的孩子,有基本不守规则只想按照自己所想行事的孩子……各种表现不一,然而,这段时间,我们主要就只用了一个方法——增加爱与力量感——补充他们缺的,然后,各自都有了不小的成长。具体的部分我会在每个孩子单独报告中详细写出。
我们这次的暑托,其实是一个重点在于看到孩子们的优劣势,看到孩子的个性需求,尽量因材施教的小环境。我当然只是做一个引子,来点燃家长们对孩子的有方法的爱——拿一个很容易让家长们抓狂的写作业事情来做例子说吧!
昨天有个家长让孩子带作业过来写,结果就大人孩子都生气了。而且家长也反映之前孩子每次写作业都很容易让人生气。我就重点观察了这个孩子的写作业状态:她很聪明,她喜欢感觉自己很厉害,有特权(这是之前这段时间观察得知的),而目前她其实是最小的孩子,写作业就很容易暴露出她有很多不会做的东西,这让她不舒服,她把作业拿着之后,翻来覆去,写了一个后,开始烦躁不安了,于是我过去陪她,看到她之前的内容状况,要做的任务,她说不会做,我知道她的心没静下来,我就给她找到了一个她一定会做,只是需要有点耐心就可以完成的任务,让她慢慢静心,她随手拿起笔连,弯弯曲曲,我告诉她用直尺,半天不反应——她这个过程的确需要家长不被她带入自己的情绪中,足够稳定清晰的要求之后,就等着她实施,期间不要多话。然后她就照做了,随后她一会就喊你,一会儿就说完成了,我都只是确认她做的部分没问题后让她自己继续后面的,别的孩子都有点嫌她吵了,我却知道那是她在试探,直到连线到6时,她差不多完全静下来了,安静地完成了所有。这个过程下来,我知道妈妈面对的挑战,最大的可能就是自己忍不住会多说,容易烦,而孩子她会感受到家长的状态后相互影响。其实写作业之前调整状态到没什么情绪,写起作业来效果会比较好,这些孩子们这两周已经证明了这个效果。
昨天早上星雨带了他自己爱吃的山楂条来和大家分享,其实我挺感动的,这个孩子,已经从妈妈希望他分享走到了完全自主安排的分享,这是他自己的爱满自溢。看着他一个一个地分发给小朋友们,最后还塞给我嘴巴里一个时,真甜蜜啊!
这段时间观察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让我也看到了很多校园现象的原因,我后面会抽时间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