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北方的农村长大,农村的风俗习惯是相对传统的,每逢过年过节,婚丧嫁娶都有一套固定不变的流程和仪式,比如进入腊月就要开始为过年做准备,尤其是除夕前的一周是非常忙碌的,常常熬夜准备各种美食,而且每年准备的食物都大同小异。每到这个时候放寒假在家的我总是抱怨为什么又是这些包子这些丸子,不理解中夹杂着各种不耐烦。慢慢成年,慢慢步入城市,慢慢渡过青年,明白了这就是“仪式”。
上周奶奶去世,又回到了阔别十余年的农村老家,丧礼举办了5天,直到入土的那一刻我突然想起《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中那一段话“仪式宛如一道门,举行仪式的那一刻,你踏在那道门上,既未脱离过去,也未迈入未来。但同时,它也在告诉我们,你正脱离过去,你正迈入未来”,是的,我应该意识到过往的一切都随着仪式的结束而结束,紧随而来的是一段新的生活,虽然跟昨天的生活并无两样(照样一日三餐,照样平平淡淡)但我已不是昨天的我。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时候确实需要这种仪式来提醒自己已经进入一个新的人生阶段,尤其是人生中比较重要的阶段,如:成年,结婚,生子。现在的儿童心理成熟度越来越晚,抛开小时候看了太多的童话童书之外,我一直在想是否也跟缺少必要的仪式有关?虽然年龄过了18周岁,但是周边的人依然把我们当孩子看待,我们自己也认为自己还是个孩子,不会用成人的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必然做起事情来“孩子气”。我记得刚生完我儿子后,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看着粉嘟嘟,皱巴巴紧闭着双眼,紧握着双手的小生命,有点不知所措,略带羞涩,再后来听着儿子喊第一声“妈妈”,有些不好意思地答应,正如书中所说“一次生命,是心灵不断成长的过程。只是,对于心灵的转变,我们常处于混沌状态,不知自己已进入一个新的人生阶段”。当我们遇到了重要的阶段,当我们想结束某种生活,当我们我们不得不告别某段生活等等,我们都可以给自己一个仪式(简单的或者较传统的),来提醒自己我们的人生已经发生改变,接受并告别以往,开启新的旅程。它让我们不犹豫(犹豫只能浪费时间,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且很好地过渡到下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也日益加快,我们忘记了去欣赏平淡的美,忘记了去感受自己,也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精心地策划重要的时刻,幸福感因此而降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喜欢回忆小时候过的每一个有仪式感节日以及为此所做的繁琐而冗长的准备,正是那种“慢”生活,那种注重细节的生活清楚地提醒了我们当前所在的阶段,内心也随之调整到与之对应的状态,由此才能踏实,满足。
为了自己的成长,为了下一代的教育,为了更好地生活,归来吧,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