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秀实,字成公,唐朝陇州汧阳(今陕西千阳)人,官赠太尉,故世人多称其为“段太尉”。他生活的时代,大唐盛极而衰,既经历了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更在泾原兵变中,以身殉国。平易之世未能别颜色,危难之际方才显英雄。在那个春秋多故,世间多难的时代,我们的主人公用他的忠孝仁义,书写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秀实从小就以孝闻名,相传在他六岁的时候,因为母亲病重,担心得七天不吃不喝,直到母亲病情有所好转,才肯吃饭,因此大家都称他为“孝童”。稍长后开始明经读史,习武练兵;性格沉稳朴实,能谋善断,有慷慨济世之志。曾被举荐为“明经”,可见其学识之深,但被朋友轻视,于是说:“搜章摘句,不足以立功。”便放弃了这次机会。
公元745年(天宝4载),秀实从军于安西行营(在今新疆一带),多有功绩。一次,跟随节度使高仙芝讨伐大食,兵围怛逻斯,战败,将士多失散。夜闻副将李嗣业呵斥赶路,责备说:“因为害怕敌人而逃跑,是不勇敢;弃众不顾,是不仁义。”李嗣业听后很惭愧,于是和他一起收合散兵,复整成军。回来后,李嗣业请求高仙芝让秀实担任判官,不果。等到封常清为节度使时,一起出征大勃律,在进军贺萨劳城时,一战而胜,封常清想乘胜追击,秀实劝他说:“敌军羸弱,是在引诱我们,可能有埋伏,请您搜索附近。”果然发现有埋伏,从而避免了一次战败。
公元755年(天宝14载),安史之乱爆发,两京沦陷,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唐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征召安西节度使梁宰出兵平叛,梁宰想逗留观变,李嗣业也默然。此时秀实对李嗣业说:“哪里有天子告急,而臣子却无动于衷的,您常自称大丈夫,现在看也只是小儿女罢了。”李嗣业听完,便立刻去见梁宰请求发兵。于是派李嗣业率军五千,以秀实为副手,前往平叛。后来在平叛过程中,李嗣业升任节度使。他对秀实十分倚重,当秀实丧父尽孝在家时,如同失去左右手,急切地召回任职,秀实也是尽心竭力地辅佐。
李嗣业去世后,他又辅佐了荔非元礼、白孝德,三任判官一职,声名愈望。
公元763年(广德元年),吐蕃攻破长安,唐代宗逃往陕州(今河南三门峡),秀实劝白孝德立刻带兵勤王,白孝德听从,即日出发入援。后来,白孝德改任邠宁节度使(今陕西彬县一带),率军西进,驻军奉天(今陕西乾县),当时天下纷乱,粮草匮乏,将士多有侵掠,白孝德制止不住,秀实私下对人说:“如果任用我为军候(主管军纪),怎么会这样?”司马王稷听说后上报白孝德,便任命他为都虞候,全权处理奉天行营事宜。秀实号令严明,军法如一,将士畏服,军府遂安。军队回到邠宁后,被荐为泾州(今甘肃泾川)刺史。
当时郭子仪有大功,为副元帅,他的儿子郭晞屯军邠州(今陕西彬县),士卒放纵,杀伤市人,甚至于撞害孕妇,但因为郭子仪的缘故,将帅都是敢怒不敢言。秀实见此情景,请求再次担任都虞候,以治乱兵,白孝德同意了。不久,有十七个士兵上街取酒,刀刺酒翁,又砸坏酿酒器。秀实将这几个人抓了起来,斩首示众。郭晞军中得知后,一片喧哗,士兵们都穿上战甲。白孝德十分惊恐,召来秀实问:“怎么办才好?”秀实回答:“没关系,请让我辞去军务,去他们营中解决。”随即解下佩剑。白孝德想派人随行,他都推辞了,只让一个跛脚老翁为他牵马。来到郭晞营门前,甲兵涌出,秀实边笑边进入营中,说:“杀一个老兵,何须披甲,我带着我的头来了。”甲兵们颇为惊愕,秀实又对他们说:“郭尚书(郭晞)辜负你们了吗?副元帅辜负你们了吗?为什么要败坏郭氏的名声?”这时,郭晞出来了,秀实对他说:“副元帅功盖天地,应当有始有终。现在郭尚书放纵士兵,为非作歹,如果边境生乱,朝廷要归罪于谁?恐怕到时还会连累副元帅吧!现在邠州的无赖子弟以贿赂得录军籍,杀害良民,丧乱如此,万一发生变乱,这都是郭尚书你引起的。到时大家都会说:‘郭尚书因为副元帅的缘故,所以不约束士兵。如果这样,郭氏的功名还能剩下多少?‘”郭晞听后,拜了两拜说:“幸亏有您的教导,郭晞愿听从您的军令。”并立即喝叱左右脱掉战甲,下令说:“敢大声喧哗的,斩首。”秀实又故意留宿军中,郭晞通宵没脱衣服,严戒哨兵保护他。第二天一早,两人一起来见白孝德,郭晞认罪,请求改过。邠州由是平安下来。
后来,马璘代白孝德为节度使,对秀实也很敬重,每有事宜,必以咨询,秀实依旧忠心辅佐,如果马璘处置不当,一定坚持争辩,直到他改正为止。军中曾有个勇士犯了盗窃罪,马璘想放了他,秀实说:“将帅如果有私爱,那么法令就会偏失,那样就算韩信、白起再生,也不能治理好军队。”马璘认为他说的有理,最后处决了那个士兵。
不久,军府移镇泾州,军士颇怨,刀斧将王童之等谋作乱。有人向秀实报告说:“作乱的人约定以打更鼓声为信号。”他把打更人叫来,假装因为打更失时而发怒,并责令每次打更都要来报告。打更人一来报告,就故意延时打更,如此只打了四更,天就亮了。军中报时不一致,乱不能作。第二天,又有人来报告说:“作乱的人今晚将火烧草料场,约定救火的人一起作乱。”他又严加防备,夜半火起,下令说:“敢救火的,斩首。”王童之在外营,请求进入救火,不许。第二天,捕杀了王童之等八人,下令说:“敢后迁徙的,族诛。”于是全军迁往泾州。当时泾州贫乏,秀实又辅佐马璘治理,军府渐安。
公元773年(大历8年),吐蕃入侵,马璘在盐仓交战失利,被敌军拦隔,到了傍晚都没有回城,兵马使焦令谌等狼狈奔还,有人劝秀实乘城拒守,他回答:“现在主帅不知道在哪里,应该击退敌军,怎么可以苟且求全?”并把焦令谌等叫来,责备说:“按军法,失去主帅,部下都得死,各位难道都忘记了吗?”焦令谌等惶惧请命。秀实于是悉出城中未战者,在东原摆出誓死一战的阵势。吐蕃人害怕了,不敢逼迫,到了晚上,马璘回到城中。
3年后(大历11年),马璘病重,不能视事,于是请秀实为代理节度副使,交付后事,秀实严整兵马,以备非常。马璘死后,命令马頔主持丧事,李汉惠接待宾客,安排家人在堂中,宗室在庭内,将佐在堂前。亲兵牙卒在营中哭丧,百姓守候在家。如果有人在大路上谈话就逮捕囚禁起来,不是送丧人员不得远送。吊唁哭拜都有礼节,送丧远近皆有规定,违反的人用军法论处。有几个将领密谋作乱,秀实知道后,奏报朝廷,将一人送入朝,一人外驻军,一人补外职,没杀一人,军府安然。
不久,朝廷正式任命秀实为四镇、北庭行营兼泾原、郑颖节度使。他在任的三、四年间,军令简约,有恩威,远近称道,吐蕃不敢犯塞。个人也是节俭奉身,家无余财,端居静虑而已,不是因公聚会,从不饮酒听乐。后来,因不赞成在农时兴筑原州城,被杨炎所忌,征召为司农卿。
公元783年(建中4年),发生泾原兵变,乱军占据长安,唐德宗出奔奉天,乱军迎奉朱泚为首领,朱泚因此有异志,欲谋称帝。他派人去召秀实,秀实闭门不纳,乱兵跳墙而入,劫持了他。他估计自己不能幸免,便对子弟们说:“国家蒙难,我又能够避往何处,我应当为国殉难,你们自谋生路去吧!”于是前去见朱泚,朱泚见到他说:“您一来,我的事就成了。”秀实对他说:“泾原将士东征,赏赐不足,这是有关部门失职,天子怎么会知道?您本以忠义闻名天下,现在兵变仓促而起,应当告谕将士,晓以祸福,奉迎天子回朝,这是何等的大功劳啊!”朱泚听后,默然不悦。秀实知道他不同意,便假装与他合作,暗中联络岐灵岳等一些将领,准备诛杀朱泚。这时朱泚派韩旻率三千精兵前往奉天,表面上声称去奉迎天子,实际上却是去袭击奉天。当时奉天守备还很薄弱,秀实对岐灵岳说:“情况紧急。”于是诈用令符将韩旻召回,秀实又对同谋的将领说:“韩旻一回来,我们是不能幸免了,我要直接博杀朱泚,如果不行,就只有一死了之了,终究不能作他的臣子。”同时让将领们暗中联络,在外面接应。韩旻回来,朱泚极为震惊,岐灵岳独自承担了罪名而死,没有牵连秀实等人。
这一天,朱泚召来众人商议事宜,谈到偕位称帝时,秀实突然站起来,夺走源休的象牙朝笏,走到朱泚面前,唾他的脸骂道:“狂贼!我恨不得将你碎尸万段,岂能跟你造反!”并用朝笏打他,朱泚用手抵挡,朝笏只击中了他的额头,血流一地,两人一边呼喊一边博击着。由于事出突然,左右人员都惊呆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其它接应的将领没有及时赶来,秀实知道事情失败了,便对朱泚的同党们说:“我不和你们一起造反,为什么不杀了我。”众人争前杀他,朱泚一手给自己止血,一手制止众人说:“他是个义士,不要杀他。”但秀实还是被杀了。唐德宗在奉天听到他的死讯时,悔恨当初没有重用他,哭泣了好久。
起初,秀实认为禁军力量薄弱,不足以备非常,上言说:“古时候天子叫万乘,诸候叫千乘,大夫叫百乘,都是以大制小,以多制少。现在外有不朝之寇,内有拒命之臣,而禁军薄弱,万一有变,拿什么来应对呢?猛虎所以能畏服百兽,是因为它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如果没有这些,那么狗猪马牛都能成为它的敌人。”德宗没有听从他的建议,等到泾原兵变时,召禁军,没有人能用。世人都认可他的谋略。
见危致命叫做忠,临义有勇叫做烈,朝廷赠谥忠烈。后来唐代称颂忠烈的,必以他为第一。
安史之乱,使繁华的盛唐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藩镇反复,兵戈四起的烽火时代,直到唐亡,未曾止息。在这个君不君,臣不臣的时代,将族其卒,兵弑其帅,擅立将帅的事时有发生,如李嗣业死后,众推荔非元礼为节度使,后又杀之,将佐也多见害,朝廷唯苟容曲从而已,无能为也。唯秀实能以其多恩信,不见害。马璘死后,又能不戮一人,军府安然,不亦难乎?曰:据仁义而行,何难之有。
唐代大文豪柳宗元曾记载:“世人以为段太尉是个武将,只是一时奋起,不怕死而博取功名罢了。其实不然,段太尉为人温和,常低首拱手而行,说话辞气谦卑,从未以怒色待物;看上去是个儒者,遇到困难,一定要努力达成,所以他最后这样做,决不是偶然的。”从柳宗元的一番话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秀实是一个儒者,而且是一个有坚定信念的君子儒者。虽然从武将开始建功立业,但其性深得儒学真谛,“忠孝仁义”这四个字,在他身上演绎的淋漓尽致。可惜的是英才早殁,不能再为国家建功立业了,让人嘘唏。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赞美的就是秀实这类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