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施页
1
去年辞职的同事,前几天回单位办党组织关系转接,隔壁单位的同事也闻讯赶来寒暄。
同事是部队转业干部,30岁出头,在这里工作了两年,因为手脚勤快、任劳任怨,深受领导的喜欢。去年上半年,他突然主动提出辞职,说要去上海工作,让大家吃惊不已。
究其原因,大家认为一个公务员放弃稳定的工作,去人生地不熟的上海打拼,精神可嘉,但未来渺茫。资历老的同事唏嘘不已,唏嘘何必这样折腾;年轻的同事不约而同的赞叹,佩服他的勇气。
这位同事以前坐在我对面,我知道他一直不愿意在这样小的格局中混沌度日。那时他就经常看英文原著小说,抽屉里永远摆着一本英汉大辞典。后来,他不断给上海的公司投简历,通过朋友的介绍,在层层面试后,进入了一家不错的公司。
听他说,这家公司搞外贸生意,针对不同国家的客户,常常日夜颠倒。原本以为他会顶着黑眼圈,面带倦意,可没想到这次见到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精神。
在政府部门,能像我的前同事一样,有魄力辞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一辈子都会死死抱住这个铁饭碗,从入职的第一天到退休前的最后一天,过着相差无几的生活。
新人学着老人的样子,泡一杯热茶养生保健,用一张报纸了解国家大事,恍恍惚惚过着舒坦的日子。
其中,会有几只青蛙活蹦乱跳,作垂死地挣扎,可最后都掉在生活这锅温水里,渐渐死去。
2
知乎上有很多关于公务员到底好不好的讨论。
有人说,不用担心因为一点过错就被炒鱿鱼,领导恨你恨的牙痒痒也没法开了你,挺不错;
有人说,你所得的薪水与你的能力没有太大的关联,论资排辈,年纪的大小才是最关键的,这样的工作做起来,没有激情,没有意义。
其实,这里的人不是不知道这样的生活无聊,周围随处可以听到有同事感叹:这工作真没意思。
可改变现有的生活习惯不是一件易事,跟大部分人一样,拥有不费力的工作和平庸的生活,才最舒服不是吗?
他们在井底无助地呼喊救命,却对上面抛下的救命绳视而不见。
所以,大部分人依旧活在绝望中。只是这种绝望过于平静,它不痛不痒,即使曾经有人有过要改变现状的想法,却因为在想做的事面前踌躇不前,最终放弃。
不是没有想过离开,而是担心离开后,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知道这份工作,最可怕的地方是什么吗?
突然有一天趾高气扬想要辞职,却发现自己除了打字、看公文、写报告,其他的什么都不会。再找工作,也无非还是办公室文员。
仅此而已。
3
刘震云在小说《一地鸡毛》中,讲述了一个原本踌躇满志、心比天高的大学生,在分配到国家某部委机关上班后,始终与鸡毛蒜皮的小事纠缠在一起,过着极其平庸琐碎且窘困生活的故事。
小说中有这样一段话,正是当下很多人的真实写照:
两人都是大学生,谁也不是没有事业心,大家都奋斗过,发愤过,挑灯夜读过,有过一番宏伟的理想......哪里会想到几年之后,他们也跟大家一样,很快淹没到黑压压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人群之中呢?你也无非是买豆腐、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洗衣服,对付保姆弄孩子,到了晚上你一页书也不想翻,什么宏图大志,什么事业理想,狗屁,那是年轻时候的事,大家都这么混,不也活了一辈子?
疲惫的生活破碎了多少人的英雄梦,“这种慢慢死去的无意义的,在琐事中蝇营狗苟为小事情喜怒哀乐,是最深重的恐怖。”
我们被平凡的日子磨去棱角,渐渐迷失,可又不接受自己已经丧失斗志这个事实,便只能在抱怨现实和浑浑噩噩中度日。
明明不愿意被卷入平淡的生活,生拉硬拽想要脱离。可突然某一天发现,自己的雄心壮志没人在乎,也无的放矢,每天重复着烧水拖地、编写汇报总结的工作。时间久了,转念发觉,这清闲的生活、稳定的工资、固定的休假,亲朋好友口中的金饭碗,的确是一份很好的工作,就算不改变现状,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最终,我们还是努力为自己的懒惰寻找一个又一个合适的借口。
4
小时候以为自己不能改变世界,是因为还没有长大。等长大了才发现,我们已经变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为世俗奔波,对物欲低头。等彻头彻尾成为了市井小民之后,便转身开始嘲笑那些自以为能改变世界的人。
他们好像年轻时候的自己。
这里的很多人,已经习惯了拖拖拉拉的工作和马马虎虎的态度。因为大家都明白,你工作积极,你的工资不会有所变化;你消极怠工,你依旧拿着跟上个月一样的工资,没有什么不同。
这是拿死工资人的幸运,也是悲哀。
发不了财,但永远不会被饿死。
有人说,我害怕别人的眼光,甚至连自己的努力都害怕别人知道。担心他们的闲言碎语,担心没有成功便成了他们口中的笑柄。就这样,想想还是算了吧,我只要像大多数人一样,过着差不多的生活就好了。
我们听从长辈对自己的忠告,说要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生活,结婚生子过日子,这才是人生最好的样子。北漂有什么好,创业有什么好。梦想有什么用,能当饭吃么?实现了也就罢了,万一失败了呢?
很多时候,我们信了,以为这是经验丰富的前辈给我们最好的教诲。
同时,这也成为我们坚信平凡可贵的又一例证。
5
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的人都知道,作者当年明月,本名石悦,曾是广东顺德的公务员。
《明朝那些事儿》引发了极大地轰动,在接受采访时,当年明月说:“我会经常问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我开始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我坚持写。只要想到这一点,我就会告诉自己,永远不要放弃。”
凭借对历史的喜欢,他用独特的写作手法,让一个个历史人物变得鲜活可见。他没有因为平淡的生活而放弃自己的爱好,直挺挺地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同时,坚持着写书的梦想。
亚洲首富王健林,33岁从部队转业,进入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任办公室主任。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一个又一个万达广场、万达影城、游乐场平地而起,动产不动产数不胜数。
如果当初,王健林没有接下政府想甩掉的那家负债累累的房屋开发公司;如果当初,王健林没有把握机会,而是望而却步,担心弃政从商会让他稳定的生活发生改变,那今日享誉全球的万达将不复存在。
体制内的工作不是不好。毕竟,考试给予不同学历不同专业的人同样的机会,中等水平的工作让很多期望稳定的人有了安全感。
不可否认,对于这些不喜欢漂泊、不喜欢大起大落的人来说,政府单位的工作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不然,每年也不会有无数的学生和在职人员挤破脑袋往里钻。
6
上班三年,我看到身边太多的人,从大清早就开始哈欠连天,无精打采。晚上多加半小时的班,第二天就说自己有多辛苦,为了工作有多努力。
其实,政府单位并非真的什么都学不到,也并非所有年轻人的梦想都烟消云散。
有坚持画画的同事,艺术院校毕业的他,坚信自己在离开这里的时候,有足够的能力跟朋友开一间画室;有坚持游泳的同事,周末两天的时间,她会飞到各地观看游泳比赛,学习如何游得更快;有喜爱做饭的同事,“爱厨房”这类的烹饪大赛,她参加过很多,朋友圈里晒得全都是自己每天做的美食。
这些都是发生在我身边真实的人和事。
那些梦想缺失的人,也许恰巧意志力不坚定,也许恰巧在没有朝气的单位上班。他没有反抗,任凭生活对自己凌迟,结果也就不言而喻。
那些习惯了这样生活的人,身体的脾性和体内流淌的血液,慢慢与这缓慢的工作节奏融为一体。
梦想是什么?
谁还记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