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畅销书叫《断舍离》,讲述一个人通过物质“断舍离”到心灵自省,最终化繁为简的生活方式。它的作者正是“断舍离”掌门人山下英子。
我接触这本书,得益于我的一位老同事。老同事六十多岁,早年就读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毕业后回杭州,做了一名导游,这一干就是一辈子。他是杭州最老的一批导游,那时候杭州的许多非正式外事接待的导游服务基本由他和他那代的导游扛起了大梁,退休后被高校返聘做教师,教的也是旅游。平时读读书,写写文字,由于他在浙江省的旅游界也是一位文化名人,所以退休后为了这份简单纯粹的生活,他没少烦恼过。
也就在2015年暑假,他开始阅读《断舍离》,犹如找到了知音。暑假过后,他向我推荐了这本书。因为他平时挂在嘴里的口头禅就是,他已经走过人生后半场的一大截,吃一顿少一顿,没事多在家看看书,写写东西,把那些繁事从自己生活中做删减,更方便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他喜欢这本书并不奇怪。
他说,“断舍离”很符合他的现状。他每年西服全套装两套完全一样,60岁后别人请的吃饭,也几乎精简了大部分,日常饮食除了喝茶和咖啡,都是极简的两碟小菜。而践行“断舍离”半年之后,生活更加轻松,很少再有每日不停的电话,喊他去饭局的人在邀请了两三次之后,就很少再邀请了。
他说,以前人生加载得太多,到了老年做减法之后轻松自来。《断舍离》让他更高效卸载,唯一缺点是这个“断舍离”体系太一丝不苟到极其繁琐,这有违他的本心,他一直都是导遍天下,游戏人间的心气。更因为即使到了他这个年龄,生命中许多事情早已看透,“人生极少绝对纯粹,纠结于绝对的是与非,本身就是人生卸载的最大障碍”。
他一辈子认真地做导游一件事,到老来,也只想为导游做些事。他的人生是致简的一生,因为只做了一件事。
02
“亭主姑娘,85后辣妈,理财爱好者,读书健身早起实践者。”这是简书上一位85后女性的自我标签。她在文章《为什么读了那么多断舍离,仍然过不上极简生活》描述她之所以要断舍离是因为太空虚:“没有闲暇来欣赏和体会美好的物品带来的愉悦感受,需要不断用购买和物质来填补自己的空虚,购买和囤积已经从一种行为变成目的,空虚的人需要以此来获取一点儿可怜的征服感和安全感。”
不断购买和物质,其实是把自己人生分散在众多的事物上。只是,分散地越来越多,充实却似乎越来越少。或许正因为如此,她才成为一名读书健身早起践行者吧。
她让我想起了我的长跑经历。五年前,我卸下单位中层领导,来杭州,从零开始做一份简单的工作,既为了卸下那些诸如应酬般无聊的工作,也为通过简单生活调理自己问题频出的身体。但事情没我想得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适应起来还颇为艰难,反是身体稍有起色。然而,三年前生活压力骤然增大,为了谋生不得不把更多精力放在解决生存压力上,不久之后我就陷入了从前那种身不由己的苦闷状态,身体也一天天糟糕起来。
于是,我开始尝试长跑来改变我的处境。最初的1个月,我每次只能跑3公里,跑的过程也是苦不堪言,耳边仿佛总有个声音在说,够了够了,停下吧,明天再来。真的是多坚持一分钟都难。那一个月,我简直在怀疑自己的同时,甚至开始怀疑起村上春树,跑步一点都不快乐。
直到有一天,偶然看到一篇跑步技术贴,豁然开朗。于是调整呼吸,调整步伐,练习拉伸,并给自己设定目标,5公里,8公里,两个月后10公里的目标终于实现。从那以后,跑步就成为一件我无法或缺的生活,跑步的快乐也成为我后来报杭马的推动力。伴随而来的,还有许多不良习惯都改掉了,如睡懒觉现象很少发生,拖延症得到了极大改善,看待生活更加积极。
跑步是所有运动中最简单粗苯的一种,但是认真之后,跑步的枯燥和艰辛就变成对自己的认可与肯定。或许所有的事,都经不起认真。尝到甜头后,在事业和生活中,我开始从被忽视的小事重新审视:每一次家庭吵架,是否有背后更深的原因?每一次不满意的工作成绩背后是否有被我轻视的内在?事业和生活也就这么一点点得到改善。
那些我们曾经努力争取得到的东西,在后来终于成为我们的负累,给我们带来空虚与焦虑。所以,过去就成为我们归罪的对象。“断舍离”所丢掉的东西,就代表着我们的过往。这些东西真的是你现在过不好的原因吗?
我不知道亭主姑娘后来怎么样了,但是只要她认真做好她的“读书健身早起实践者”,或许,她已经和她的过往达成了谅解甚至同盟吧。
03
欧美极简主义的践行者,乔舒亚贝克尔在经历职场的人生巅峰——大公司高管职位和年薪7位数的时候,经历了一场人生最惨痛的不幸——母亲的去世和妻子突出离异。痛定思痛,意识到正是对财富与地位的追求,让他忽视了家庭与家人。于是他开始给自己做减法,他极其认真地思考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和无用的东西,最终无用的都被他扔掉了,这包括美国社会对他的加载。他找到了极简主义生活方式,也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快乐的源泉。他所创建的The minimalists,拥有数百万的粉丝。
乔舒亚先生和他的小伙伴们生活在在欧美这样一个物质过剩的社会,人们欲望被空前提升,生活因此陷入不快乐甚至痛苦的大有人在。这是极简主义在欧美盛行的土壤。过剩之后,需要给生活做减法。过剩欲望之后,需要给精神做减法。社会地层和个人人生在不断相互渗透,极简主义并非只是扔掉那些不需要的东西那么简单,更需要看到社会在我们心中的投射。
亚洲断舍离的倡导者山下英子,在接受腾讯采访时坦言,她之所以走上断舍离的人生道路,是因为“我是在寻找自己的空间和场所。”她22岁大学毕业就结婚,婚后的她和家人包括先生的母亲居住在一起,“待在一个不是自己该待的地方,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场所,这对我来讲是特别痛苦的,感到不安,没有安全感。”
山下英子的前半生,让我想起日本著名思想家大前研一写过的一本书《低欲望社会》。大前研一描述了当下日本“胸大无志的时代”的现象:日本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日本人没有结婚欲望,没有炒股欲望,没有购物欲望,奢侈品消费被嗤之以鼻。日本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就能打发。
这和山下英子的“断舍离”颇为相似,至少是形似。山下英子的“断舍离”背后有深厚的日本社会地层身影:社会阶层固化,人们对生活没有太多期望;生活规则多、繁且细致,过于追求秩序与规则导致欲望和人性被压抑。最终,山下英子一点点扔掉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开始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她用了近30年认真做着断舍离,最红摆脱了那些超负荷加载。
乔舒亚和山下英子,用自己的认真的行动阐释了“极简主义”,这是他们对社会不断“加载过荷”的反思与反抗,也是对个人人生不断“加载过荷”的反思与反抗。
在我们看到“极简主义”减法修行获得幸福快乐的背后,也应该看到他们其实是在和社会以及自己两部分作斗争,而他们使用的武器,就是认真。
04
2017年9月,我和老同事再一次谈起“断舍离”这个话题。他慨叹,现在他根本没心思考虑“断舍离”,这一年他在一个直播平台做“导游”系列课程的直播,并尝试在浙江旅游圈能够将自己大半生的积累更多地和旅游从业者分享。但他作为老同志,对新事物和新技术过于陌生,只能从最基本的学习开始。这一年他其实一直在加载,被断掉的连接需要重新联络,考虑到用户和合作团队,西服套装也重新购买了比较流行的款,为了制作PPT,他还报了一个拍照的课程以提高图片的质量。这一年,他很忙,也很充实。完全没有忙碌之后的疲惫与焦虑,整个人充满人生余热尽情发挥的容光焕发。
这次交谈,我很受启发。都说中国正处于一个巨变的时代,人们以全新的方式发生着连接,社会给予了退休老同志全新的赋能机会。老同事从未想过,以前的大量减法,虽然也让他获益良多,但时代变化,他的人生也因为那些减法而带来了一些麻烦。他选择了加载而更便于奉献社会,这让他在自我实现中得到了更多的幸福。
人真的能够停留原地做减法吗?人这一辈子,终究是一直向前行,不可逆。“断舍离”而退行,是乐,“加荷载”前行,未尝没有新欢喜。我想,至少人们不需要一个原地静止甚至退行的“极简主义”,“加”和“减”也许不一定是天然矛盾,只是我们把它们看得浅了。
在我们信奉“极简主义”的时候,或许更应该认真看清什么是“极简”。
05
不久之前和几位朋友吃饭。朋友是很年轻的一位女性,刚毕业一年。饭桌上她面前摆着四部手机,经常需要回复信息,整个吃饭过程一直非常忙碌。我十分佩服她一边和我们交谈,还一边处理公务的能力。她告诉我,她一共有几十个微信号,每天要管理数十个群,通过手机她每天会完成大量的订单销售。而为了支撑她的商业,她自己需要大量买买买与她的客户互动。
她说,为了在杭州交满三年社保,买房子把母亲接过来,她需要认真甚至疯狂的工作。她需要热爱消费和奢侈品,她需要用买房、买车、买包、买化妆品的刺激,促使她有动力去更勤奋工作。她必须认真对待LV包和莆田系的鞋,因为两者都是她很重的市场,也都是她很重要的客户需求。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有能力让辛苦的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她很早丧父,因此很爱她的母亲,为了母亲她不能不认真,不能不勤奋。
这份努力和认真,使得她现在收入可观。和母亲视频的时候,母亲一直笑,特别是听到她说自己今天赚了1万多时,笑得很淳朴,很慈爱。
朋友的眼中洋溢着憧憬与幸福。她的母亲在失去孩子更多陪伴的同时,也因为孩子的成长和成就感到骄傲自豪,她母亲是幸福的。至少失去孩子陪伴而落寞,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得到弥补。“一日贫穷百日哀”是大多数人心中都有过的伤痛,毕竟在我们每个人年轻那会,都没有太多选择。
她不需要给自己做减法,至少现在不需要。她现在最需要的是让自己实现一定程度的财务自由,为未来的幸福而不断给自己加载,最终让自己成为一本厚厚的书,这个过程同样会带给她充实、快乐和幸福。
马云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站在中国一线城市,更能深切体会到这个快字。从生产到消费,从线上到线下,从个人到社会,越来越快。大量如我这位朋友一般的年轻人,他们在这个快速的社会里,必须给自己不断加载,才能够让自己变得有力量去适应这个社会,他们取得了成就,一样在反哺自己的家人和社会。
或许,在每个人成长的前半期,在这样一个快速的世界,加载会让你成为更有价值的人。强行卸载,便如货车快速行驶时的车厢破裂,很可能是一场更大的人生悲剧。
在你看到“极简主义”之前,你应该看看你薄如蝉翼的人生是否经得起几次拆减,更应该看到加载是否真的是让你陷入焦虑与不幸的原因,还应该看到,只要你有能力,加载的价值一样可以为你带来快乐和幸福。
06
山下英子从结婚后开始认真实践她眼中的“断舍离”,30年如一日。直到50岁时,终于写下了《断舍离》这本书。经过出版商的努力运作,她“断舍离”人生智慧被数百万人分享。被采访时她坦言,她还有个能赚钱的丈夫,是他在支撑着她不断进行舍弃的实践,不然她也可能不会有钱坚持下来。她的人生智慧,是雄厚的经济在支撑,也是她认真了半生的雄厚积累做底蕴而成。
书成后,她的“断舍离”成为风行亚洲的一种人生智慧。也从2000年起,山下英子以杂物管理咨询师的身份在日本各地举行断舍离讲座,引起日本全民断舍离的热潮,继而影响了整个亚洲。她后来又书写了《断舍离心灵篇》《年龄断舍离》等书。
用一生做一件事情可谓极致。成名后依然不断创作和努力,可谓认真。
乔舒亚贝克尔先生是美国极简主义的倡议领袖。读大学时,乔舒亚觉得,“富裕就是每年挣5万。”毕业后,他很快拿到了5万。“但我并没有觉得富有。”这时,他觉得富裕是每年挣8万。一年后,他年薪达到了9万。“但我还是没有觉得富有。”一直到他拥有七位数的年薪。他成为了一名财富自由的成功人士。
他的前半生,已经足够普通人奋斗数辈子的厚度。背后是“一周工作80小时,一年工作362天。”这是极致的勤奋与认真。
就在巅峰时期,他母亲去世了,爱人也提出离婚。巨大的悲伤,终于把他推上了极简主义。2011年,他和好友瑞恩创办了The Minimalists,由此开启了另一段奇迹:从第一个月的52人访问,到2016年400多万粉丝只用了5年时间,这5年里,他们还出版了4本畅销书。
在人们看到他主张极简的背后,往往容易忽视,他当彻底抛弃所拥有一切,却依然可以通过努力,得到更大的财务和人生自由的真正原因。“极简主义”前后,他更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极致认真”。
人们之所以意识到需要做减法,多半因为前半生的加法使他们有了做减法的选择。没有能力购买那么多的东西,又哪有舍弃的选择自由?没有那么多的加载,我们精神世界还不够丰富,真的能够支撑起你去做卸载吗?
如果我们普通人是一本书,两位极简主义创始人就是若干本畅销书,无论尺寸、内容与厚度,都是两个天地。
人生真正浅薄在于,自己认为虚假的厚实,却一心想要努力削减。
人生的真正厚度在于,认识到自己的浅薄,才一直在努力增加。
有些人看起来很厚实,其实很浅薄。
有些人说自己极简,其实是难以想象的厚实。
07
极简主义,我更佩服弘一法师。出家前的弘一法师,叫李叔同。他的一生有太多成就,他最被公认的形象是“极致的认真”。因为认真,他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启蒙者,是中国现代美术先驱,是中国话剧艺术奠基人,是近代著名书法家,是西冷印社篆刻大家,是丰子恺等一大批名扬天下艺术家的老师,他还是中国第一部电影的创始人。出家后,他就用一辈子来完成一个事业:做一个最律己的律宗法师,也在度旧中国苦难的国人。很多人说他毅然抛家弃子的无情,殊不知出家后他也依然终生做着救中国苦难人民这项入世人的事业。美学家朱光潜说李叔同是“以出世的精神做着入世的事业”,1941年抗战时期,李叔同自言“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一份民族大义赫然印在他身上。他只是在自己认定的人生意义上,给自己做减法。从他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种“认真”的人生意义。
他的一生仿佛在印证着这么一个事实:极简主义的最高境界是极致的认真。后来的山下英子是,乔舒亚也是。
他们用自己的深刻人生告诉我们,大道至简,极致认真。
因为认真,我们人生才会有厚度。
因为认真我们道路才会有宽度。
因为认真,我们才拥有选择自由。
在“断舍离”之前,请先认真过好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