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极致?
对于当今这个社会,追求极致的人,真的已经不多了。
大多数人都在拼命,拼命忙着活,而奔忙碌碌,蓦然回首,却发现,辛辛苦苦,半生下来,却乏善可陈。
互联网爆炸了一整个蔚蓝色的星球。效率提高了,很多事情变得飞快,一天一个样,像衣服一样,旧了随手一丢,就抛诸脑后。
但梦想其实是从不会旧的。只是被岁月蒙了尘罢了。
所以,在一众鞭挞浮躁的声浪里,有一群人,开始向追求极致崭露头角。
我们已经失去了极致的工匠精神很久了。
或者是说,很多人追求过,只是方向出错,愈行愈远。
说句老实话,如果论起不怕辛苦不怕累的手作精神,天朝首屈一指。
而不辞辛苦和追求极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这也是几千年来产品营销界争执不休的话题。
周鸿祎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书,名叫《极致产品》。
他在里面阐述了产品推动的三要素,刚需,痛点和高频。
刚需,顾名思义,也就是最为急迫的需求。一个好的产品,势必要以满足急迫需求为立足点。
那么这时候问题来了,谁的急迫需求?
当然是,用户的。
也就是说,满足需求,不是企业经营者闭门造车的一场自嗨,而是切实走入人群中,调查清楚自己受众的刚性需求。
换成大白话,就是你认为的需求也许并不是别人想要的。
别人想要什么,才是一个产品最基础的立足点。
很多企业在研发产品的时候,非常容易就走入了自嗨的误区。以己度人这个词,用在产品中,是非常不恰当的。每次都从自身角度出发,那研发出的产品,也只能是架空在天上的空中楼阁,犹如烟花一样绚烂却难以持久。
其实,要想做好一个产品,做到极致的前期产品调研与市场调研,锱铢必较地死扣每一个细节,像制作工艺品一样打磨自己的产品,把不合适市场的花哨枝蔓全部砍掉,修成平平整整地好好扎在土里,汲取用户的需求以充当养分,这样,才可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那满足了刚性需求,第二个需要解决的,就是痛点。
痛点这个词,最近在营销学里出现的频率相当高。
天朝人很喜欢粉饰太平,也就是说,很多品牌,对痛点一词直击的人性弱点不屑一顾。他们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去鞭挞他人的作为,更有甚者,将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挂在嘴边,总试图以一己之力去扭转乾坤。
这想法好吗?挺好。
可做起来呢?难如登天。
想要击准痛点,就要直面人性的弱点。
人无完人,有弱点在所难免。近来娱乐圈也抛弃了之前将艺人打造成一个神的偶像IP 思路,而选用适当营销艺人的弱点。
所以镜头里的他们,不再像神祗一样高高在上,而是时而呆萌,时而社会,偶尔毒舌吐槽抽烟喝酒被拍,也是堂堂正正不遮不掩。
是了,连修图现在都追求自然有毛孔了,把明星包装成刨得发亮的小假人,待到八卦小料不胫而走的时候,岂不是更会啪啪打脸?
产品也是。
身为一个产品,把用户都想象成完美需求的雅典娜,极致追求将产品封神,到最后只能是适得其反。拼多多的成功,无非就是将直击受众痛点的遮羞布扯了去,赤裸直白地将人的贪婪本性暴露在公众面前。
人心贪婪,谁又没有一颗爱财之心?
换句话说,我们去做一个产品,受众买单更多的,是购买行为所造成的情绪价值输出,俗称剁手的快感。
当今社会物资已不再如当年一般以温饱为大前提。那么想要做到极致产品,除了把它们打造得更美,更为迫切地,是将它打造成一柄利剑,直戳进人们的心里。
购物是打鸡血的,但能从打鸡血的行为里,获得商家让出的小恩小惠,无论多少,也是心头慰藉。
这也是为什么打折能够拉动消费的根由之一。
若你羞于启齿,我便借自己之口昭告天下。
这样的产品,做到极致,才是反其道而行之的艺术。
那么满足了痛点,接下来说说高频。
周鸿祎先生在书中提到一个现象:
当下的很多产品经理,言必称互联网思维,殊不知他们仅学到了皮毛。为了制造所谓的体验和惊喜,他们会请美女开着豪车专门为用户送去一只鸡,却忘记思考用户是否每天都有吃鸡的需求。显然,这不是一个高频率的事件。要知道,再好的体验,也永远没有产品本身重要。
是了。说来说去,还是用户需求。不但要追求将用户需求极致化,还要考虑到用户需求的频率。
换句话说,如果你花心思做一个小概率事件,你就无法保证你的付出和回报成正比。
这就好比一场豪赌,你下了注,如果血本无归,难道你还能掀桌和对家谈信誉度么?
所以,极致产品的艺术,则在于分清方向,戳中痛点,再者,关注频率。
很多人提起手作时候,感叹在天朝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推行一些厚重有底蕴的东西愈发困难。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他们嘴里所谓的厚重,在他的客户眼里不过是无病呻吟或是望梅止渴的纸上谈兵。即使我们说到手作赞美爱马仕新百伦的工匠精神,但他们背后,仍然是对客户需求的极致上心,他们会不厌其烦地将你的每个需求记录在案,或是对着服务的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这些,都是成功的哲学所在,绝不会是一场个人的狂欢。
若想做极致产品,我想很多人应该先缕清自己和受众的关系,在用温度烘得人内心暖暖的同时,再缓缓而治,静水流深地获得客户黏性,引导客户的价值观与需求。
而鲟皇历来所追求的,不过就是一种认同感,是大众和产品的相互认同。一旦在思想上达到共鸣,接下来再去谈粉丝黏性和吸粉,就容易得多了。
我想,虽任重而道远,但总有些路,荆棘密布,却光明在彼岸。
坚持下去,把普通化为神奇,这才是极致一词的艺术性与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