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火车是小学老师们在课堂上经常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低段的课堂上,更像是一种课堂小游戏。一般会用在语文课的拼音、生字、新词的识认检测环节,数学课的口算、速算环节,英语课的单词和重点句型学习环节。因其对场地、人员限制非常小,而且能激发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所以成了课堂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组织形式。
那么是不是用的多就是有用的呢?
先来换位思考,看看开火车游戏中的孩子们的心理。当老师启动开火车游戏后,指定某一列或者某一个小组参与游戏,最紧张要数参与游戏的这部分孩子。其他孩子则马上意识到,这个环节的活动和自己无关,可以不用听讲、不用思考,即使做做小动作老师也发现不了。因为老师的注意力都在开火车的孩子身上。这种心理状态会马上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跑神。当然,一节课里有一两个学生跑神很正常。但是,当你发现,处于这种放松状态的学生绝不是一两个,而是除了参与游戏的孩子的其他大多数,你还能淡定的说“这也算正常吗?”再来看参与活动的这些孩子,游戏开始时最全神贯注的孩子一定是第一个,接下来第二个、第三个......以此类推。而最放松的,肯定是刚刚站起来回答完问题的孩子。依然是从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直到结束。这样看来,参与完游戏的孩子也会次第处于极度放松、思绪天马行空的状态。这样算下来,一个“开火车”环节走下来,有机会跑神的学生应该会占到班级学生的百分之九十左右。这样的一番思考之后,还会有老师觉得“开火车”有用又好玩吗?
其实,在我们的常态课堂上,像“开火车”这样好玩而无用的环节还有很多,比如:排队面批作业、试卷讲评每道题轮着过、当堂练习缺乏及时反馈......老师当久了,容易被禁锢在自我的圈子里,导致经验主义盛行。想要挣脱这个桎梏,就必须学习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