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想2016年清早起床这件事,被很多人开始热烈追捧,勤奋早起俨然成为了成就人生的一个标志,对于这一观点,我不否认,不过却觉失去一门乐趣。
早起与“懒”字是紧密相连的,但我们要知道“懒”字并不意味着懒惰,它也包含了疲惫,散漫等意思。
而在《理想的下午》中,“懒”与“赖”又不同,“懒”刚已经解释,这里就不多说了,而“赖”是留在某处不肯离开之意,有丝耍小孩子脾气的撒娇感。
书里这么说,“有一种坏习惯,小时候一直改不掉,到了年岁多了,却不用改自己逐渐就没有了。赖床似乎就是。”
这句话让我想起小时上学,特别是冬天,外面天还是黑的,就能闻到母亲做好的早饭香,明明肚子已经饿了,耳边也不断响起她的呼喊声,硬是装作什么都没听见的样子。
我像个泥鳅软软的缩进被窝里,那时家里很小,我的床安在阳台上,只有一头可以出去,于是我缩着缩着到了床最里面,母亲见喊了许久仍没人搭理她,到了床边看到床最里面的一个鼓起的床包,脱了鞋子,上床就一个利落掀起被子,所有的温暖顷刻间消失,我终于很委屈的起来了。
细想自己的小时候,这股赖床劲从小就有,一直延续到大学才结束。
那时,真希望自己快快成为一个大人,但绝不会像母亲那般起床为孩子做饭,只要安心睡觉,好好赖床,其他的事就让别人做去吧。
但现在却再未体会过那种满足感,大概是人长大了,现在即使赖床,父母也不再多言,反而母亲却开始赖床,每次回家都睡到八九点,等父亲把早饭弄好了,我们一家人就坐到餐桌上一起共进早餐。
书中说,“端详有的脸,可以猜想此人已有长时没赖床了。也有的脸,像一辈子不曾赖过床。赖过床的脸,比较有一番怡然自得之态,像是似有所寄,似有所遥想,却又不甚费力的那种遥想。”
看此句时,我特意拿来镜子端详了一下,眼下青灰色浅浮,朦胧之意毫不费力凝聚脸旁,外人一看大概就明白这张脸绝对是过去赖床,却不幸被阻断了的。
而母亲却不一样,早年奔波劳碌,脸上怎可能有书中的“怡然自得”之态,不过幸好现在补上还来得及。
“赖”在书里让我看到了一门艺术,它说“不只赖睡在床,也可在火车上赖床,在浴缸里赖床。”你看,这样一个有趣的老头子把“赖”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其实“赖”并不见得非得与“床”、“椅”相伴,它可与任何事结合。
譬如学习,人们常讲“坚持”,可“坚持”常被意志力坚强的人夺取,而那些不被看好的人怎么办?那就用“赖”吧,我赖上学习了,说快了,到被人听成“懒”学习,而你这样弄巧成拙,等到后面无论什么结果,你都不会丢脸,反而这样之后,你才不会焦急的逼着自己,学会慢中有快的去享受这个做事的过程,因为你知道慢工出细活。
此文写到中途,我特地跑回寝室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觉,梦里是一场接一场的枪杀,而我却是幸运儿,往日的电影,奇异的想象,组合起来精彩程度完全堪比我所看到的任何电影大片。
我有很多喜好,却唯独觉得赖床是最符合我心意的。
因为写作,除了动脑还需动手,若看电影的话,端一杯白水,拿上几袋小零食,心情还要随电影情节上下起伏,但赖床却不一样,深夜醒来,磨蹭着打开音乐,任意幻想各种情节,又或什么也不做,听着窗外零碎的鸟叫,缓缓睡去。
但若是白日清醒也是窝床,不过随手拾一本书来,入迷看完,又沉沉睡去,梦里仿佛进了书中,而这一切都是赖床为我带来的美妙。
如何过好当下的生活,度过这漫长的一生,自是需要慢慢探索,而如何简单而愉快的取悦自己,不如来一场舒舒服服的赖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