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客某
洎地民乱,村镇部落互相攻取,府里派了军队下来,死伤无数,经历两年时间才渐渐平定下来。新任县令汪卻以为这里是游民边地,不能纯以杀戮为事,应该推行教化,才能慢慢归于正途。于是宽和仁恕,推行了一年,士民安居乐业,很有成绩。县令思索再三,决定将从前羁押的乱民当中赦免一批,显示朝廷的恩典,籍以慰民励志。
属吏报上来的名单中,其中一个没有名字,只写着“剑客某”。问是什么人?说是一个客居本地的外地人,自言舍弃了名字,只有这样的称呼。属吏中与他打过交道的还说,这个人能书写绘画,颇通一些文墨,的确与一般盗匪不同。县令不由得有了点兴趣,于是叫人带上来询问。
只见带上来一个满脸胡须的瘦子,看不出年纪,一条腿折了,站也站不住,只能坐在地上,蓬头散发,呆若木鸡,茫然不知礼数。
县令问道:“人犯,你是哪里人啊?名字为父母所取,为什么不敢报出来呢?”
那人好半天才回过神来,眯着眼抬头看了看,说道:“名字为父母所取,那大人应该去问我父母才对,何必为难我一个囚犯呢?”
属吏见他出言不逊,准备上前掌嘴,县令阻止了他。
“这么说来,剑客某倒是你的名字?名以别人,这样的名字,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是因为某一心想要成为剑客,可惜醒悟得太迟,一世光阴已经浪费了大半,看上去也不能有什么成就,所以只好一个某字,混迹而已。”
属吏看了看县令,似乎没有生气的样子。
果然,县令反而笑了,说道:“这么说来,你这个某还是个执着之人啊。跟你同牢的人犯,不是刀手,就是马匪,只有你倒弄个剑客的名字。看来内中还是颇有讲究的嘛。不知道这个剑客,是专诸荆轲,还是红拂虬髯呢?”
“都不是。所谓剑客,只不过是忠于剑的人而已。”
“剑?忠于剑?剑不过是一件物什。为什么人要去忠于一件物什呢?!”
“大人,剑是一件物什,却是世人历尽艰辛,千锤百炼才造出来的物什,这物什乃是这人世间所有想念的精华所在。所以忠于这件物什,即是忠于这世人的想念的精髓。”
县令仔细看了看,正要继续发问,那人又说道:“而且,忠于一件物什,物什是不会改变的,如果忠于的是一个人,这个人今天倒是好好的,明天突然变了脸,你说可怎办?如果责任表里如一,是个圣人,倒也算了,万一人面兽心,首鼠两端,变化无常的呢?”
县令听了,哑然苦笑道:“你这么一说,倒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不过我倒想听听,你说的这物什里面的想念,到底是些什么呢?”
“唉,大人,这其中的想念,那可就多了。我们人类,熙熙攘攘几千年下来,多少个想念啊,独独爱于此一剑,这里面得有多大的想念啊!而且,形形色色这么多人,难道想念都是相近相谐,没有牴牾反相的吗?所以都说忠于剑,一概敷衍下来了事,免得说不合又要打起来。”
县令手指在案台上敲着,笑道:“你这倒是多嘴,我也不要知道那么多想念,只说说你的想念就好。来来来,但说无妨。”
“既然官家无妨,某自然愿意尽言之。”剑客某想了想,说道,“鄙自觉得当有几点。其一,所谓忠于剑,首要为忠,不能欺骗。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因它只是件物什,就来行骗欺诈。”
县令点点头。
“其二,剑的本体,源于精铁,精铁源于天地,但其蕴于天地之中,自然之中并非剑质剑形,必须人的造化,才能发现一二,又倾注精力,日夜锤炼,料优简劣,定其形魄,磨砺锋芒,天人合一,始有一剑。所以忠于剑,即要勤于锻炼,蓄养精神,磨砺意志,不能一日松懈,以身事剑,以剑寄心。这才是忠于剑。”
县令听了,又点点头。
“其三,剑藏于匣中,常人得之,不过一利器重物而已,轻佻滥用,反而为剑所伤。必须与此剑相应的人,努力锻炼,坚持不懈,达致此剑同一的精妙程度,才能驾驭,达成所谓人剑合一。”
县令点点头,道:“这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道理。”
“其四,剑生而有锋,本是凶器。人御其剑,是恃其锋芒,耀武天下?还是包藏剑气,韬其流芒?人人皆知需要人剑合一,但究竟如何合一?是以人御剑,还是恃剑凌人?!励心研志,终能恃剑,岂不快哉?但这一来,岂不是以天下为敌?以人御剑,剑守人心,固然令人钦佩,但这样一来,剑又何以为剑呢?不过一般来说,到不了这个层次,剑客们就已经开始血溅五步,追杀千里了。所以这一点,终究只是一个笑谈而已。”
县令奇道:“原来剑客之中也有这样的分别吗?”
想了想,又问道:“那阁下到了什么样的境界呢?”
那人叹了口气,说道:“我因为小时候研习儒术,耽误了青春,所以剑术上也难有什么进境了,守剑不过度日而已。但困身以来,手中没有了剑,反而可以一个人仔细想想其中的奥妙。忽然有一天我就发现,其实以人御剑,以剑御人,又有什么分别呢?不都是期盼着我为刀俎,人为鱼肉而已吗?所以现在我只想着有一柄剑,静静伴着余生而已。”
县令听了,“哦,哦”了两声,又叹息了好一阵。
等到定夺最后的赦免名单的时候,县令想了想,用朱笔在名单上最后又挑了一下才交付下面。属吏取过来一看,只见剑客某的名字上挑了一条红线。因为不明白县令的深意,于是故意问道:“大人,这挑掉名字的,秋后可就要人头落地了吧。”
县令点点头,叹息道:“是啊,真是可惜。仁恕之道,不可多杀啊!”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