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看到一位孩子爸爸发的状态:
大致说的是被一种兴趣班趋势所迫,不参加便感到被社会抛弃的危机感……
我能理解这样的压力。在儿子从公立幼儿园准备升小学的那个暑假,我跟大多数家长一样处在焦虑中~焦虑他没有参加幼小衔接课程,到了小学跟不上。
儿子一直不愿意参加幼小衔接班,于是,我跟儿子交谈。
我:我担心你不参加可能会到了小学小朋友都会,你不会跟不上大家的节奏,你会沮丧。
儿子:一脸迷茫。那就参加一下。
于是报了一个幼小衔接班,15天,他病了5天只参加了10天。看老师发的状态也是有模有样。
现在想想我也算花钱把自己的焦虑指数降低了一些。
儿子上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半学期成绩自己还算满意。因为他认为自己很努力,也在运用智慧。
我很欣慰,尽管自己做教育的,但在现实中一直被孩子教育。
二年级下半学期开学,老师说,三年级现象。让二年级的家长一定抓紧。因为到了三年级提早学过积累的幼小衔接知识基本要被用完了,而在这个吃老本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自主学习思维和习惯的的话,可能会滑坡。
我笑了笑跟旁边的家长说,我儿子没老本可吃。
相信在学校大集体环境下,孩子自我教育的过程也在循序渐进地进行着。儿子说,他的老师说要重视每一次小考,大考的时候就像平时测试一样,不必紧张。
我很认同。考试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我看他一年级的测试,基础知识,书写细节出错率较高,这个他没有扎实的幼小衔接是有关系的。如我所料,还能忍。
二年级基础知识出错率明显降低,语文大都集中在阅读题,数学是部分换算单位和方位的细节错误。纠错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每一次他自己也会分析和评价测试。
通过测试他对自己也有新的认知。这个是比测试结果本身更重要的。
作为家长,我也想让自己的孩子拔尖。但更尊重他纵向成长的过程。
国有国情,无力去改变教育的大环境,尽力去看到水晶球的另一面~小学阶段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大阶段:发展任务是勤奋的品质。在此期间,勤奋耕耘是一个历练的过程。
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和协助者,能做的就是因材施教地去发现孩子的优势智能,将不足弥补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程度。
教育是慢的艺术。一味搞突击、求速成,欲速则不达。我们能处理自己的焦虑,忍住不强拉硬拽,不包办代替,用耐心去观察~投其所好即可。
孩子渴望被看见,我们要努力去发现哦!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