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化中守护传统,在变化中传承文化
作者从“我三岁”写到了“我儿子三岁”,在这么长的时间跨度中,我们可以透过故事看到各种变化。
1、作者年龄的变化:从三岁,到初中,到成年
2、生活条件的变化:从茅草屋,到瓦房,再到楼房,从蜡烛到电灯,从灶台到天然气
3、对娱乐喜好的变化:从喜爱看影子人表演,到对影子人冷淡,再到我儿子有各种各样的玩具和游乐设施却依然哭闹
三岁”是一个人开始产生认知和记忆的年龄,作者或许借助这样一种记忆开启的方式,讲述着刻在中国人血脉中的文化影响与文化传承。
故事里描述着各种变化,它展示着我们生活条件的变化,也暗示着人们对传统文化态度的变化。而在故事后半部分,借助儿子三岁生日的契机,母亲让影子人重新出现,并带给儿子快乐。我想作者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再次告诉大家,即使经历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甚至曾被大家淡忘,中国的传统文化依然会在它出现时被下一代所喜爱,这是刻在中国人血脉中的文化记忆,是传统文化的力量,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的原因。
反观自己的成长过程,与作者的经历十分相似。我们都曾经历过那个物质条件并不富裕的年代,但童年时光因为各种传统文化的加持过得十分有趣。印象最深的就是过年前的各种准备活动,贴对联、剪窗花、放烟火、拜大年……无数的民俗、传统文化方式,给儿时的记忆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更应该好好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应该让我们的下一代了解它、关注它、守护它、传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