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是孩子一生的美德,更是孩子长大后立足于社会的基础。但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中,由于家长们的溺爱,使得一些孩子即使是自己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做。比如:自己整理书包、洗袜子、洗头……这些事情都要父母来做,这是不正常的现象。
当然一些父母不让孩子参加一些劳动,也有自己的理由:首先是竞争太激烈,孩子的压力太大,没时间劳动。许多父母觉得孩子学习负担重,再让他们劳动似乎有点不近人情。其次,他们干活也干不好,还得父母重干或者接着干。
“每次让她干点活,她总干得不好,我还得再弄一遍。”“自己的袜子总是过过水就完事了,根本洗不干净。”说到让孩子做点什么时,一些父母常有这样的言论。所以,现在大部分的父母都不让孩子们干活。但是父母要清楚,勤劳是一个孩子应具备的品质。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怀抱,飞出去,到时候该怎么办呢?
小萍,女,十四岁,白白净净,爱打扮,家庭情况优越,父母经营着一家大企业,长这么大从不会自己洗头洗澡,铺床,什么家务也不会干,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是家里真正的小公主。她在班级里学习成绩比较优秀,但是从来不干值日生的工作,每次到她值日,他的妈妈会让家里的雇工来给干。
远在外地读大学的女儿千里迢迢快递回来一个大邮包,母亲以为是女儿寄回来的年货。不料打开之后,竟发现是一大包脏衣服。这就是父母溺爱下的孩子,要想不让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发生,那么,父母该怎么培养她们呢?(1)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有意识地进行不同的劳动训练,通过劳动,让孩子变得更勤劳。
孩子一岁多快两岁的时候是自我意识形成的阶段,可以让孩子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
饭。3岁时,可以让孩子自己洗脸、洗手、叠被子。到了4岁,可以引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洗袜子等。5岁以后,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自己穿好衣服。上了小学,家长更要有意识地要求孩子帮我们做些简单的家务,比如吃完饭收拾碗筷、擦桌子、叠衣服等。上中学以后,所有小件的衣物自己洗……
只有循序渐进地长期培养,才能使孩子养成勤劳的习惯,成为勤劳向上的人。
(2)保护孩子劳动的积极性
当孩子对劳动表现出主动性时,无论他干得什么样,父母都要积极地鼓励。也许他袜子洗得不干净,衣服比没洗的强不了多少,东西放得不整齐,被子叠得七扭八歪,父母都应该高兴地鼓励,而不是挑毛病,否则可能会导致你的女儿失去劳动的积极性,以后再也没有劳动的兴趣了。对于孩子来说,在学习之余做点家务,他们是有积极性的,关键是父母要保护这种积极性,不要用过多的要求打击她。
(3)别心疼,自己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干
有一些父母亲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去干,心疼孩子,总怕累着孩子。于是,本该孩子干的事父母亲都包办了。结果是使得孩子独立性太差,依赖性太强,难以适应社会需要。家长除学习之外什么也不让孩子干,造成一些孩子动手能力差、自私冷漠、不关心他人、不尊重别人。父母们应该明白,什么事都由父母包办这不是爱而是害,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孩子的独立生活和创造力是其一生的财富,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不仅关系到家庭,而且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明智的父母就应让孩子自己动手,自己的事自己干。朱自清先生曾说过:“要让孩子去闯,不要让他们像小鸡似地躲在老母鸡的翅膀下,一辈子没出息。”孩子的勤奋是他一生的资本。越勤劳的人,拥有的越多。相反,坐吃山空,即使父母给他们留下再多的财产,他们也会挥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