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就在今天,美团官方正式确定以27亿美元全资收购摩拜。这个曾经的共享单车帝国,也即将卸下主角光环。
哈罗单车背靠阿里在三四线城市安稳度日,ofo和摩拜、滴滴在一二线城市中的市场争夺又将重燃战火,3Vbike、小蓝单车等一众小规模单车企业退出舞台。锤音落地,共享单车迎来了新的格局。
尽管摩拜投靠美团的背后深究起来也不过是腾讯和阿里的另一种博弈。但这个昔日行业“独角兽”的谢幕,再次证实了共享单车企业们都逃不过“卖身度日”的命运。我不禁想问,究竟是谁把共享单车逼上绝路?
2
我们不妨先来简单回顾一下近几年共享单车的发展情况。
2015年共享单车开始进入市场,并且在接下来的一年内发展规模达到顶峰,迅速挤掉部分原有政府部门设立的公共自行车。ofo和摩拜两家领头羊已经率先在多数城市投产运营,只能在三四线城市艰难生存的小蓝单车、小鸣单车之流赚着少得可怜的用户流量,入不敷出,最终只能萧条落幕。媒体报道称,近两年共享单车疯狂扩张,70多家共享单车平台中有34家倒闭。
阿里系的ofo在一二线城市稳扎稳打,自主品牌哈罗单车则负责深入三四线小城;而在今天,腾讯系收购摩拜抗衡ofo,滴滴也将小蓝单车收入麾下试图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如果说2015年到2017年是共享单车界的上半场博弈,那摩拜“卖身”美团的今日即将成为一个分水岭,下半场好戏即将登场。
那再回到主题,为何共享单车都逃不掉被卖身的命运?
3
以一二线城市的发展情况看,大致可以归纳为有三剂致命弹药。
其一,为抢占市场推出的价格战导致血本无归。去年年末至今,ofo、摩拜先后和不少大V合作推出联名免费骑行的月卡和季卡,只需要通过特定渠道获取就可以享受优惠,甚至优惠还可以叠加,因此不少用户在一天就可以赚到数个月甚至一年的免费骑行资格。
除此之外,针对新用户的试骑优惠和老用户的折扣优惠,都让这两个共享单车巨头几乎毫无利润可言。而这场价格战打到最后,受害的必定是他们自己。前期单车的制造和投放、后期人工的调度和维护,哪一项不是需要大把大把的砸钱?
类似畸形的扩张战略布局过后,火速蹿红的单车巨头们看似赢得了市场,但实则内部资金已被掏空。
其二,退押金难现象既流失用户,也让对手有机可趁。共享单车企业挪用押金已经不是什么业界秘密了,在运营成本与维修成本过大,入不敷出之时,难道企业会眼睁睁看着账户的大把的钱而不动?
但在今年年初,哈罗单车依靠的自家优势率先接入支付宝芝麻信用免押金。这份及时的免押战略迅速得到用户和监管部门的支持,也帮哈罗单车在业界站稳脚跟。
但如果免押策略是大势所趋,那么ofo和摩拜则会面临更大的难题。一方面,如果对新用户免押金,老用户就会觉得不公平,那必然会造成大批老用户的流失;另一方面,如果选择退还老用户的押金,那短时间内的资金流失也会让企业无法喘息。
其三,共享单车的巨头们远远低估了国人对公关设施的破坏力度。共享单车初入市场之期,各类市民撬锁、偷盗的负面新闻就层出不穷。早前ofo在广州投放,仅一个月单车破损率就达到20%。号称高素质的一线城市都尚且如此了,那在更偏远的地方几乎可以称之为共享单车的“地狱”了。不仅如此,许多小规模的单车企业,例如3Vbike,就是因为承受不住用户巨大的破坏力而关停业务。
共享单车坟场
尽管已经有不少业内人士算过,一辆共享单车的投放其实在3-4个月是可收回成本的。然而这都是理想化的数据,就目前市场竞争投放情况和用户素质来看,想要在短时间内收回成本是难上加难。
4
而在三四线小城市,人们对共享单车的接受度不高也是一剂致命弹药。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拥有自行车的情况下,人们很难愿意再花费一定的时间去接纳这个新事物。就拿我家门口的小蓝单车来说,扫码、注册、解锁这些程序对于一个发展规模一般且老龄化程度比较严重的四线小城的用户来说实在太难。所以今年年初,小蓝单车彻底消失,只留下投诉无门的押金问题。
总结说来,把共享单车逼上绝路的,既是企业自己,也是所有的用户群体。既有无法避免的市场竞争情况,也源于大势所趋的免押策略。对于企业巨头们来说,既无法低估对市场的野心,也无法度量国人的素质;对我们来说,少占一点便宜,没准就能让一家企业多活一天。
对于摩拜“巨人不在”这些传言,摩拜CEO王晓峰也有无奈:“自己的态度其实一直都是坚持公司独立发展,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在中国创业公司永远绕不开各种巨头。”
他道出了目前国内公司的商业逻辑,就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创业公司终将面临站队腾讯或阿里的选择。而美团也将是腾讯抗衡阿里的新弹药。Ofo也好,摩拜也罢,究竟哪个大腿更粗,现在下定论还太早。
目前在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早已进入饱和,小打小闹的企业想要从中插足已经是很难。因此,这块舞台上只剩ofo和摩拜单打独斗,未来会怎样发展,我们尚且不知道。我更关心的是,我的押金还能退吗?
本文章系【触点科技】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