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叶清新卷月明,田边苔井晚波生;
村姑汲水自来去,坐听青蛙断续鸣。
杜鹃峰下杜鹃啼,碧水东流月向西;
莫道花残春寂寞,隔宵新笋与檐齐。
------老舍 《忆蜀中小景二绝》
这是挂在赵清阁先生故居客厅墙上,由老舍先生手书的一首诗,写出了老舍一生最向往的生活,却并未收进老舍先生的任何著作集中。
赵清阁便是守着这首诗,和他的一百多封信,孤独的走完了一生。
1.初相识是1938年,他38岁,她23岁。
那时候,他才华横溢、久有盛名,她年轻洒脱、聪慧灵秀。
她办杂志《弹花》,取意抗战救国的使命似子弹盛开的花朵。他是友人中供稿最多的那个,散文、新诗、旧体诗,加在一起前后共10篇。
那段日子,该是她一生中最快活的时光吧!
从相知到相守,举案齐眉,红袖添香。说不尽的缱绻旖旎,情深似海。
就连生病都是出奇的一致,她先,他后,中间不过差了几天,却都是盲肠炎,更像是他们都想要割弃的过往。
他初写话剧,掌握不好剧本的承启转和,她就负责剧本结构和舞台站位。
那部共同执笔的《桃李春风》,便是二人的“天合之作”。曾引得万人瞩目,偏又让人误尽终生。
2.原来,他有妻有子。
妻子侍奉婆婆终老后,突闻丈夫另有新欢,便带着子女辗转三个月,赴重庆与他团聚。
他躲了二十天,谁都不见。但还是没有躲过内心的愧疚,选择与妻、子回归家庭。
她无意争春,遂出川返沪。临行时他写诗相赠:
风雨八年晦,霜江万叶明,扁舟载酒去,河山无限情。
她却是决绝,只想着从此箫郎是路人。
纵使夜夜失眠,茫然无措,也只是改编进《红楼梦》话剧版,宝黛那恻惋缠绵的爱情故事里。
若真的从此就狠心放手,未必不会有另一番天地。
不曾想他抵不住相思的折磨,追到上海。一个月后,其妻携子亦追到上海。
他恳求她一起远走高飞:“让我们想法子逃到遥远的地方去,找一个清净的住处,我著书,你作画,与清风为友,与明月为伴,任天塌地陷,我们的爱情永生!”
她却知道“我们是活在现实里的,现实是会不断地折磨我们!除非我们一块儿去跳江,才能逃避现实。”(摘自赵清阁小说《落叶无限愁》)
只未想,二十年后,会一语成谶。
4.老舍想要与赵清阁一同旅居国外,并在马尼拉买好了房子。写信让赵清阁去时,那个倔强的女子却坚决不肯。
因为她想要的,始终是那个堂堂正正的名分,而不是躲起来的隐姓埋名。
五岁丧母的清阁,继母和父亲曾谋划要她退学早嫁,用以换取利益。
面对老舍的幼子,她同样无法漠视内心对自己的谴责。
所以她固执的要等老舍离婚,并且安顿好妻子和孩子们的生活,才能与他相守。
她写信让老舍回国,安抚他先回来再说。其实心里比谁都清楚,只要老舍回国,一切便再无可能。
5.1949年,老舍回国,住北京。赵清阁,住上海。从此各居一城,终生不见。
直到他自沉太平湖,呼应了20年前讲过的“跳江”,怕也是想着终于可以放下一切,只用灵魂守护她。
远在上海的她,也已经被扣上了各种帽子,早已失去了自由。
却在第二天就知道了他的死讯。是看守她的人说的,语气里还带着嘲讽和幸灾乐祸。
她默然无语,眼泪也未曾留下一滴,甚至表情都不曾变化。只是转身去点燃了一柱香,没有人听到她心里的哭声,她也不想让人听到。
6.死亡,是结束也是开始。
他的灵魂获得自由,从此只活在她的心里,她终于能够与他默默相守。
她整理出他全部的信笺,挂上他写给她的诗,摆上他送的礼物。
她为故人猜出往日小说中暗含的他,开心的像个孩子。
她为他“晨昏一炷香,遥寄三十年”。冉冉升起的烟雾中,是他曾经想要缠绕的一生。
她更加爱惜他的羽毛。写过关于很多人的回忆录,却唯独没有他;绝口不提与他的往事,不回应,不解释;去世前烧掉了他所有的信札,像是黛玉焚稿,“香奁佳句消除尽,不留下怨种愁根误闺房。”
1999年,赵清阁逝与上海,终身未嫁,只有保姆吴嫂相伴终老。而我们也再无从得知,那个孤独一生的女子,心中真的不曾有恨吗?
杜宣说:好的女子一定要有好的感情呵护着,不能给予她们这种保障的男人,不配去接近她们。
这句话杜宣是送给赵清阁的。当她的爱情来临的时候,就已经迟了。感情原本无罪,错的是没有及时抽身。
她自幼丧母,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所以任她外表再怎样坚强开朗,也始终敌不过他的温柔怜惜。
他也曾经写过自己的初恋,一眼便是一生,再不能忘;
妻子也是自己一封封信追求来的,也曾有过恩爱甜蜜的时光,也曾为他侍奉母亲终老。
时至今日,他和妻子依然是最幸福的包办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