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真实?我们怎么定义真实?凡是”我“感受到的,都叫真实么?应该如何应对每时每刻感受到的”真实”? --题记
突然想问这么一串我也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来自于奇葩说最新播出的一期辩论中,傅首尔的一段发言,虽然这一场我更赞同她对手的持方,但是却被她的发言打动到,也因为她那句“人生是一场自我欺骗,赢得都是影后”而陷入思考,从而有了这篇不知道会写成生么样的文章。
今年的某一个瞬间,我突然明白一个道理,人生自始至终是一场和自己的战争,大多数时候与他人无关。这场战争,用我的话说是如何理解并管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实现目标。用傅首尔的话说,就是自我欺骗,自我表演,然后实现这个所谓的谎言。这场自我欺骗,就是情绪和理性、现实和理想自我战争的过程。
欺骗别人的谎言不易,欺骗自己的谎言是场战争无疑。
1. 到底什么是真实?我们怎么定义真实?
我们感受到的真实,是通过五官输入的信息,信息经过大脑的处理,大脑根据过去的记忆、习得的知识、总结的经验、以及一系列还不为人类知道的工作机制等,得出一个所谓的个体感受到的“真实”,这个“真实”最重要的转换部分,在于大脑根据某些内部模型去处理输入的信息,那这个模型变化了,个体感受到的真实就变化了。比如:今天被领导批评了这个时间作为信息输入,用积极模型处理,就会转化成“知道自己还有更多的进步空间和努力方向”这个结论,带来的结果是继续努力。而如果用消极的模型处理,就会转化成“TA就是故意和我作对,给我穿小鞋”这个结论,带来的就是抱怨和不作为。
BBC一个纪录片《探秘人类自我意识》里有一个非常震撼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思考真实的问题。我们每天感受到我,似乎真实存在,喜怒哀乐,我们触摸、看见、感受、品尝、听见,我们通过这些定义“我”。但是,当受试者第一次带上一个眼镜,摄像头在他的身后,眼镜里传来的是他自己的背影,此时他感觉“我”在自己的身后,一种奇怪的感受。当实验者将刀子从受试者后背的方向刺向摄像头时,受试者害怕的一阵,此时他感觉这个刀是刺向自己的胸膛,但这个刀子实际上只在他的身后,刺向了相反的方向,所以,什么是真实?
当实验者头上戴着摄像头,受试者戴着眼镜,对方的一举一动形成了受试者大脑中”真实”的感受,当一把刀子从实验者的手臂上划过的时候,受试者感觉到刀子从自己手上划过。
所以,如果“真实”不是感受,“真实”是客观事实,为何会有上面的实验结果呢?
2. 凡是”我”感受到的,都叫真实么?
于科学,可能客观存在是真实;于个体,我真真切切感受到的,才是真实。
所以,所谓的真实,就是思考模型如何转换外部信息为个体的感受,但是这个思考模型在成长过程中,在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自我的过程中,一点一点的建立,每个人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形成的感受,是所谓的“真实”。问题是,这个模型可以改变么?我们可以改变我感受到的“真实”么?
答案是能,但是很难。
当我们意识到“我”的时候,是觉醒的开端,是可以和自己战争的开端。一个理智思考懂得道理的自己,一个形成感受情绪的自己,两者并不总是冲突,但是在这个社会中,却常常冲突,如何应对呢?
3. 应该如何应对每时每刻感受到的”真实”?
思考模型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改变必然也不能一蹴而就,那最好的方式就是,用积极的模型不断的“欺骗”自己,总有一天,自己也会相信的。这个好处就是,通过“欺骗”让自己用理智去矫正感性模型的不成熟。
不是有句话说的好么:戏演了一辈子,那就是真实。
当情绪和理智冲突时,当现实与理想冲突时,选择最优的那一个,选择最能服务于目标的那一个,作为自己感受“真实”的依据,这场冲突,就是自己和自己的战争,我们终其一生,都在不断的进行这场斗争,只是有的人还没开始,就已经屈服于情绪和现实,而有些人天赋异禀,天然的会选择理智和理想。而我这样的普通人,会一直在战争中,虽然并不总是能够成功,但是只要开始做了,成功的次数总会越来越多,到最后,应该就可以把自己训练成一个入戏的影后吧。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我愿意相信,人生是一场自我欺骗,我要自己给自己拥抱,不用认真对待每一次的不开心,忽略那些不重要的感受,致力于把自己训练为“人生奥斯卡的最佳女主角”。
By Mis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