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把爱情的真相
扒给你们看
①
既然要说爱情,
就得先找到跟你谈恋爱的对象
那我们的择偶观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跟人生观、金钱观一样
是你童年时期的各种经历
造就的最后的价值权衡
荣格就说过:
(瑞士心理学家,我也不认识,但就是他)
“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
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
就已经形成的性格”
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说
人生就是一个试图弥补童年遗憾的过程
有的人小时候很穷
长大了就一心想着赚钱
有的人小时候很丑
长大了就一心想着整容
所以如果遇上一个反社会人格
就容易杀人放火性变态了
在爱情上也是一样
所有人表面上是“追求”爱情
但他们其实是在完善“自己”
所以每个人心中选择伴侣的标尺
其实就是从小时候对异性产生的
缺失感而形成的
②
择偶观清楚了,那么择偶观里
对象具体的形象描绘是怎么来的呢
每一个人因为童年的经历
都会形成非常多的人格
每一个人格都有非常鲜明的
姓名、年龄、身高、体重
口音、习惯、思维、行为
……
只是普通人察觉不明显
而人格分裂患者的每个人格会独立显现
因为他们就像一面完整的镜子
被摔碎了变成很多面独立的小镜子
所以他们都各自独立了出来
所有男人的人格中
其中有一个人格叫做
阿尼玛(anima)
五环之歌怎么唱来着?
阿~~尼玛~~
你比尼玛多个阿~
这个人格就是所有男性心理中的女性成分
它们在每一个男孩还有没两性概念的时候
伴随着母亲的拥抱与热爱
和世界慢慢教给他的男女有别
每个人才明白原来母亲
和自己并不是一个“个体”
为了弥补对母亲的缺失而形成的女性人格
这个说起来真的太抽象了
毕竟是真的在研究精神世界
举个例子
很多精神分裂的变态杀人狂
小时候总是常常被欺负
他为了保护自己于是才分裂出了
非常强悍具有暴力倾向的人格
来保护自己
而“阿尼玛”就是为了弥补和母亲分离
所带来的痛苦,而形成的女性人格
为的就是再也不和母亲(女性)分开
可能现在说起来有些无法理解
但看看那些小朋友一看见妈妈要走开
哭得有多撕心裂肺就懂了
而与之相对应的每个女孩因为父亲
的关系所形成的男性人格叫做
阿尼姆斯(animus)
阿尼玛就是心中的女神
阿尼姆斯就是心中的男神
当然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的形成因素
是非常非常复杂的
比如一个男孩
她的妈妈从小都只带来负面因素
那他的阿尼玛人格必定的负面的
他可能会厌恶女性而变成同性恋
也有可能他从小没有爸爸
由于妈妈寸步不离的溺爱
阿尼玛人格变成了他的主导人格
他用男孩的身体女性的人格
去寻求自己缺失的男性人格变成同性恋
还有可能他的爸爸很凶残
妈妈很懦弱导致他彻底丧失阿尼玛人格
长大了为了让自己强大而去
而去残害或者强奸成年男性变成同性恋
总是,比你们想象的复杂得多
所以就有可能男性择偶观里的形象
不是阿尼玛(女神)而是阿尼姆斯(男神)
相应的女性择偶观里的形象
也有可能不是阿尼姆斯(男神)而是阿尼玛(女神)
所以当一个人符合另一个人
人格中的阿尼玛/阿尼姆斯人格形象时
这个男人必然爱上这个女人
在心理学上这个现场被成为
移情
就是他心里的二次元女神/男神形象
投射到了三次元的某人身上
(移情牵涉到的东西太多了,不细说了)
(比如这也是移情范畴你们感受一下)
所以会有一个情况是
人的择偶标准大多都有父母的影子
就是因为
阿尼玛/阿尼姆斯的人格形成大多都跟父母有关
但又不仅仅是父/母
准确的来说,是每个人
因为在成长中逐渐形成独立的个体
而被迫和父/母在精神上的“分开”
所造成的缺失
所以为什么大家都说爱情,叫做
找到这个世界上的“另一半自己”
“
是!
有!
道!
理!
的!
啊!
”
因为每个人在寻找爱情时
的确就是在“找自己”
然而
真爱就是
你恰好跟我的阿尼玛人格一模一样
我恰好跟你的阿尼姆斯人格一模一样
所谓
一见钟情
就是漫漫人海中,第一次相见
你恰好跟我的阿尼玛人格一模一样
我恰好跟你的阿尼姆斯人格一模一样
所以,其实
你每一次谈恋爱
不过就是
找了个对象自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