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30 华杉
殷鉴不远这个典故,环球时报闹过笑话,登文章标题叫《默克尔对华外交可供欧洲殷鉴》,看标题以为是默克尔对中国不好被惩罚了,警告其他欧洲国家吸取教训。看内容却是赞扬默克尔,号召大家向默克尔学习。这就是把殷鉴搞成借鉴了。殷鉴不是借鉴,殷鉴是指反面教材。
【“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孔子说:治理天下的道路只有两条:仁与不仁。朱熹注解说:“二端之外,更无他道,出乎此,则入乎彼矣,可不谨哉?”
我们处理任何事情,方式也只有两种:对和不对,义或不义,你没有做对,就不对了;没有合乎义,就落入不义了。这样想,处理事情就会谨慎很多。
暴其民甚,对百姓太残暴,本身就会被杀,身死国灭。残暴程度不那么厉害,也会把自己置于险境,国势被削弱。而且对自己的祸害,不仅在生前,也在身后,死后被冠以“幽”、“厉”的谥号,就算你有孝子慈孙,过一百世,他也改不了,帮不了你,三千年后还人人都知道你不是好人!
谥法,是周朝用来给君王和士大夫盖棺论定的,用一个字给你贴上标签,代表后人对你的评价,对君王是一个约束。因为你在位的时候,谁也不敢顶撞你,你死后,却由他们给你写鉴定。若表现好,得美谥,流芳千古;表现不好,得恶谥,遗臭万年。
孟子就用这个来警示君王,不要像周幽王那样,得个“幽”字,壅遏不通曰幽,动祭乱常曰幽,冥顽不灵,一意孤行,行为乖张,国家祭祀大典都乱七八糟毫无体统的。也不要像周厉王那样,得个“厉”字,杀戮无辜曰厉。
到了秦朝建国,秦始皇不喜欢谥法,说是儿子妄议老子,臣子妄议君王,把谥法给取消了,自称秦始皇,并规定下一代叫秦二世,再往下三世、四世,一直到万世,不许后人给前人评价鉴定。不过他只传了二世。如果不取消谥法,秦始皇估计叫秦高祖、秦武帝,秦二世就免不了叫秦幽帝了。
到了汉朝,又恢复了谥法,好歹让君王对身后名声有点顾忌。现在清宫剧里,那孝庄太后讲话,一口一个“我孝庄”,那就是闹笑话了。孝庄是她的谥号,她还没死,哪里知道自己的谥号,用自己死后的名字啊?
《诗经》上说:“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殷商有一面离他不远的镜子,就是夏桀之世。夏后,是夏后氏,夏朝王族,简称夏。商纣王胡作非为,他没有去照照离他很近的那一面镜子,夏桀。如果他看看夏桀是怎样身死国灭的,他就不会那样暴虐了。残暴过分的,就像夏桀、商纣那样身死国灭。残暴没到那个程度的,就像周幽王、周厉王那样被贴上坏蛋标签,遗臭万年。
殷鉴不远这个典故,也有人闹过笑话,环球时报登了一篇文章,标题叫《默克尔对华外交可供欧洲殷鉴》,看标题火药味很浓,以为是默克尔对中国不好被惩罚了,警告其他欧洲国家吸取教训。看内容却是赞扬默克尔,号召大家向默克尔学习。这就是把殷鉴搞成借鉴了。殷鉴不是借鉴,殷鉴是指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