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纪录片?
标准答案: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而且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
可就是因为这份真实导致大众对纪录片的印象仍停留在正统枯燥的层面上。
一直到近些年随着BBC纪录片的兴起才让更多人看到了不一样的可能性。
「地球脉动」第二季
很多人都感觉纪录片本身就已经很枯燥了。
那如果再配合上枯燥的历史元素呢?
纪录片+历史题材=想睡觉?
可小黑这次给你们推荐的这部纪录片绝对会让你们集体失眠。
不信,跟着俺一起来看看喽!
《历史那些事》
光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档深聊历史的高逼格类节目。
可当俺看到出品方是哔哩哔哩(B 站)的时候小心脏一下子就提了起来。
众所周知,B站靠着站如其名的特质,在视频平台林立的大环境下以鲜明的风格杀出一条血路。
并且坚持着在这条不归路上一往直前走下去。
「历史那些事」依旧走的是B站的风格。
开场总是那么的正式,可坚持不了几分钟就原形毕露了。
这次的纪录片也一样,上来就是特别正经的影片片头宣言:
"本片为实验纪录片,所有人物、故事均有古籍记载,历史小剧场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历史,内容均有史料支撑,不恶搞,非虚构"
可见"实验纪录片"是该片宣传上最大的噱头。
虽说,人家非常直白的告诉了你这不是恶搞。
可影片呈现出来的效果怎么看都像是在"恶搞"。
比如第一集「在下东坡,是个吃货」。
苏轼(苏东坡),北宋著名词人。
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为一代大文豪,他写下了众多千古名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前赤壁赋」······
说到苏轼,很多人都以为他的打开方式应该是这样。
可实际上今天要介绍的却是他另外的一个身份:美食家!
说苏轼是吃货并不是什么玩笑话。
苏轼一生仕途失意,常被贬谪到当时的蛮夷之地做官。
生活困苦,却给了他创造各类菜品的灵感。
食物也伴随着他的事业变化不断更新。
苏轼可以说是吃遍了大江南北,江湖人称"饕翁"。
而第一集的故事就是从大名鼎鼎的东坡肉讲起。
当年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王安石手下的改革派借题发挥,指责他讽刺新政。
最终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谪至湖北黄州。
由于黄州当时经济上并不宽裕,吃肉成了个难题。
宋朝时代人们兴吃羊肉,猪肉则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
用苏东坡的话来说就是: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大概意思就是,有钱人不屑于吃,穷人不知道怎么煮好吃。
也正是因为他当时的处境,才会诞生了之后的"东坡肉"。
苏轼为此还特意写了一篇「猪肉颂」,上面记载了东坡肉的做法。
也正是因为苏轼的做法才将猪肉从不受人待见的肉类推广为主食。
为了表现原版东坡肉和现代东坡肉的差别。
在剧中还特意设计了一个穿越的桥段。
让苏轼具备了穿越的能力,他可以随时穿越到现代品尝东坡肉。
最后还不忘将古今不同做法的"东坡肉"做了对比。
并给观众们科普了一下知识点:
最早的"东坡肉"其实就是白水煮猪肉。
接着苏轼又被贬到广东惠州。
在那他冒着得痔疮的风险尝试了一下"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仅如此,他还创造了烧烤羊蝎子的新吃法。
蘸点儿糖别有一番风味。
之后苏轼又被贬到儋州(海南)。
那时候的海南可跟现在不一样没有阳光海岸,也没有丰富的资源。
一副标准的荒凉蛮夷之地景象。
可这依然阻挡不了苏轼那颗对吃充满热情的心。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让他找到了为之倾心的食物——生蚝!
每当吃到嗨时还不忘唱段RAP来助兴。
看多最后不仅所有人都在问:
这还是我们熟知的那个大文豪苏东坡吗?
答案是肯定的。
虽然该剧在正片中埋了无数的梗,几度让人怀疑这是不是在杜撰。
可人家仍坚守住了纪录片的底线——真实!
其实,这也正是为什么在开头的时候会说这是一部"实验纪录片"。
它的特色就在于,用着正儿八经的配音搭配着十分中二的文案来讲述那些我们不知道的历史。
其中还穿插了小剧场演绎、旁白介绍、人物采访等形式。
而且很明显它的主要受众人群是年轻人。
所以使用了很多他们所熟悉的语言方式和事物。
第二集「我在我家偷文物」
为了讲清楚溥仪与故宫文物丢失的故事。
溥仪、庄士敦、溥杰三人上演了一场伪侦探悬疑片。
还十分无耻的"借鉴"了「名侦探柯南」和「福尔摩斯」中的一些元素。
第三集「请回答604」
让观众知道了历史上第一位离家出走的皇帝原来是隋文帝。
为什么会离家出走呢?
就因为家里的"母老虎"太强势。
这集中还大玩时下流行的"真香"梗。
前脚还在宁死不屈。
后脚得知人家既往不咎了,屁颠屁颠的就往回了。诸如此类的梗在剧中经常让观众感到猝不及防。
可大多数观众还是很买账的样子。
所以单就整体的效果而言,「历史那些事」还是蛮成功的。
目前,整部剧已经更新完毕,豆瓣评分7.6。
B站上的成绩已经接近爆表。
可也有些人评论到:形式大于内容,博人眼球之拙作!
其实在小黑看来这些质疑都还可以接受。
毕竟每当有新鲜事物诞生都会伴随着质疑和欣赏两种态度。
社会也是因此才得以不断的进步。
其实,相较于观众的质疑。
俺更在乎的是剧中不断出现有关于"借鉴"的问题。
几乎每一集中都能找到1-2处有着"借鉴"嫌疑的地方。
像「孤独的美食家」、「卫宫家的饭」等等。
如此下去真的好吗?
就不怕被人家告吗?
想看的B站就有资源,抓紧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