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过了暑假,很多孩子就要告别幼儿园,升入小学一年级了。
幼升小,是每一个家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小学是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如果顺利度过,将为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许多人都简单地认为幼小衔接就就是提前学些小学的知识,认为提前学习就可以减轻入学的压力,就是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其实,现在的孩子在上小学前,基本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常识,已经具备了适应小学学习的基础,过度超前学习反而有害。
因为有些超前学习的孩子,可能在上课时感觉老师教的自己都学过了,反而会形成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另外,学龄前的儿童过早进入课堂,如果家长过于急于求成,孩子还可能对小学的学习生活产生抵触和恐惧。
实际上,在幼小衔接阶段,相比于孩子在上学前能写多少拼音、多少汉字,家长更应该注重的,应该是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才是孩子学业成功的长远保障。
2、
首先是作息习惯。
小学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会有差别。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提前准备,按照小学的作息安排一天的时间,比如每天早上洗漱、吃饭需要多长时间,再比如小学没有午睡,要推算一下每晚几点上床睡觉、早上几点起床等等。
第二要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自己,不像在幼儿园,可以随时寻求老师的帮助。
上小学之前,家长就要逐渐脱手,让孩子养成生活自理的好习惯。比如,保持个人的基本卫生,个人物品要能够认识、收拾;每天自己准备好第二天的衣物、整理书包等等。这些自理能力,一方面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会影响到他的社交体验,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第三就是孩子要养成规则意识和习惯。
幼儿园的教学方式一般是以游戏为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而小学就是以学习为主,孩子通过大量练习来学习。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小学有许多规章制度和纪律,不像幼儿园那样自由。
要想孩子在小学里适应良好,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帮助孩子认识规则的作用和意义,让孩子明白真正的自由都是框架内的自由。
要做到这一点,要首先从家庭环境的建设开始,家长自己首先要坚定,做温和的权威者。家长不能因为自己时间、心情而改变对规则的执行情况,任何时候都要温柔而坚定,让孩子知道规则和底线,并懂得遵守规则。
3、
关于学习。
要想给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学前阶段就要重视孩子的学习力启蒙。
小学生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简单来说就是15个字:坐得住、记得牢、写得出、能动脑、说的好。
也就是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好奇心、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可以多给孩子提问,让孩子学会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培养孩子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我们常常说要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其实,创新就是来自于生活,最终也要为生活而服务。
另外,要想孩子学业上取得成就,父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其实,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难免被学习或考试压力裹挟。上了小学,孩子的学习压力会越来越大。这时,如果家长也站在孩子的对立面,逼迫孩子给自己一个想要的结果,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只会让孩子压力越来越大,进入恶性循环。
家长要知道,孩子出现成绩和情绪出现波动的时候,往往是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高压强迫没有用,只会用外在动机毁坏了孩子的求知欲和内在动机。当孩子失去了内在动机,学习的目的就从求知转向应付老师和家长,也就是失去了对学习和求知的欲望,这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家长要看淡成绩,把自己的角色从责备者变为帮助者,以战略同盟的态度教孩子真正去面对问题,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学会及时订正、反思总结。
这样孩子才能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方式。而孩子越注重努力的过程本身,越能够激发自身的潜力,并养成踏实沉稳的个性。
还有就是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孩子长期学习能力的最好保障。读书读多了,孩子的分析理解能力、思想见识自然会得到提升。父母可以勤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博物馆科技馆等地,鼓励他们自由探索知识和自己想阅读的书籍,让孩子认识到学习和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
4、
最后一点就是孩子心理素质的建设。
孩子进入小学,就是进入了社会,一定会遇到各种社交或者学习方面的困难。困难无法避免,关键是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孩子能不能够清楚表达自己需求、感受和对问题的想法,能不能正想解读他人意图、能不能面对挫折失败。这些都决定了孩子在新的环境里的表现。
孩子上小学前的这段时间,正是帮助孩子进行情绪和心理建设的好时机。
要想孩子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家长首先要做到尊重孩子,努力了解他感兴趣的事,倾听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见解,家长和孩子有良好的关系,就会对孩子有更大的影响力。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展望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让孩子学着介绍自己,多和孩子聊聊每天发生的事情,让孩子表述自己看到什么、学到什么,感受是什么,家长可以趁机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并相应的进行引导。
一个孩子真正的成功肯定不单单是成绩好,肯定包括人际关系方面的成功。
当一个孩子从小就有同理心,会为别人着想、平等爱护身边的人,就会自然而然的与环境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得到更加充分的成长和锻炼。
我们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让孩子学会沟通、拥有共情能力和宽阔的胸襟、愿意帮助和影响他人、发现和追逐自己的梦想,这都是小学阶段孩子的培养方向。
孩子的成就离不开自己不懈的努力,更离不开良好的家教环境。要想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家长首先要明确孩子的培养方向,这样、不管是幼小衔接还是以后帮助孩子做更加长远的规划,就可以更加有的放矢的进行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