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了一遍韩先生的《我所理解的生活》。我感觉这本书的信息量真的挺大的,甚至每次看我都不知道从什么开始思考我对这本书的看法,我每看一篇就会找到一个启发点,所以都最后,启发点太多了,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要想些什么了。我打算以后再来回顾这本书的时候我就一篇一篇的看,这样看完一篇就可以想一个问题了。
我喜欢韩寒的文章,就如同一个宣泄的世界,这个执笔的人所说的就是自己内心最想说的然而脑子太笨不知道如何表达的内容,往往一针见血,一种快感遍袭全身。
韩寒一句“我口无遮拦,最讨厌道貌岸然”。我自己是赞同的,口无遮拦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的,但是脾气来了,我可以说走就走了,最烦便是道貌岸然当着一套背后一套,当面给你蜜,背后给你刀的人,仿佛一天到晚深陷一场宫心计之中,逢人便打探三分,看看是否有毒。
《我所理解的生活》很多出自韩寒以前的博文,《韩三篇》是以前被删除过的,涉及太多敏感的东西,不过说的确实就是想说不敢说的事,他说了,也没少块肉,就被推成了“80后”的精神领袖。如此大任,也确实是韩寒先生这种人才能担的起的了,现在人怕事。不久前《老炮儿》就把现在人怕事的这面是刻画的逼真啊,我不敢笑,我也怕事,一笑就是笑自己。看吧,我又要面子了。
韩寒先生的《长安乱》改版的电影《喜乐长安》就要上映了,韩寒自己说《长安乱》是他自己文学风格的分水岭,之后便有了自己的创作特色,我想我会去看看的。很庆幸在这部电影的海报上没看到什么现下的大牌明星,我真心的希望韩寒先生的作品改编出来也展现给人的是剧情,而不是看脸,议论什么人,怎么了?这些,我相信韩寒先生也会注意到了。
从当年放浪不羁的亭林镇的少年,到现在为人父的韩寒,这十多年过去了,文学创作虽然相对少了一点但写作、赛车、导演的梦想,韩寒是在而立之年实现了,我希望韩寒先生在当下追求电影梦想的时候,还是能提笔写点什么。
韩寒是个作家,后来的小说扉页加上了赛车手,现如今还加上了导演。我还是希望单纯的以作家来命名就好了,毕竟是靠笔杆子写出来的。
我尚且年轻,韩寒先生也正值青年,如果在这杂文里妄自做些评论不太好。还是希望昔日少年有志能够一直努力。
如果我是个导演,我会拍韩寒。没有为什么,很多事靠的就是热情和兴趣,再不然就是钱。
以上,发布自2016年的一天。
现在,又读了一遍,《我所理解的生活》。
生活,自己的生活,从来不是一个时间的一篇文章能够准确记录的。现在时隔五年,看之前的文字虽然感觉十分浅薄和片面,但也为自己还有点热血而欣慰。
前几天韩寒又有热搜了,大家觉得曾经的意见领袖现在已经十分的“圆润”了。不光是身材上的,也是语言上的。那个咄咄逼人的少年,到了风驰电掣的青年,再到了“圆润”的中年。
现在他已经不是“作家”了,韩寒的大部分文字作品,已经在四年前看过了。现在他正在做的,是把以前的文字或者现在的文字,用电影表达出来。用笔和键盘写出来文字都十分的容易,用故事和摄像机所表达的故事可能就没有那么简单了。从事了这一行的韩寒,越发的明白这一点。
从《后会无期》到《乘风破浪》,再到《飞驰人生》,在我看来,这里面都是韩寒曾经笔下的人生。一场旅途、一场父子、一场荣誉,他自己在解析自己。为什么韩寒不完全重拍自己以前的那些小说和故事?也许有的他觉得可以改变一下,改变的更好。
从东极岛出发的江河,死前见证父爱的徐太浪,曾经的车王重返巅峰的张弛,每个人能或许都能够从这些人身上找到一点自己的影子,一点点。我找到了,但是说不出来这种感受,正在尝试找寻答案和理解过程。
之前,会把一切都想得很顺利,毕业后,又容易囿于现实,畏手畏脚,也大可不必。
五年前看的时候,记忆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我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这次看的时候,又看到了一句:“少说,多做,不解释!”,甚好。
后记:
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韩寒《我所理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