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9日 早 我是会感动的心 我的文章都是有感而发。
昨天下午趁等姑娘练跆拳道期间,随意挑选了由王珞丹、张嘉译、江珊主演的《急诊室故事》。其中有一个情节是,一位70岁老人因为腹部的疼痛被送到急诊室。医生给老人检查期间,老人的女儿显得极其的不耐烦甚至是嫌弃。
当看到医生开出了一系列相关需要检查的项目单子时,最关心的并非是老人的身体状况,而是金钱的使用。当得知老人得的是癌症时,曾经有一瞬间的失落和慌张,能从眼里看出难过的成分。
随后不久,老人的其它三个儿女在再三的催促下陆续赶到了医院。他们似乎都非常忙碌,忙自己的工作,忙自己的家庭,并非更多的去宽慰自己的母亲。在得知母亲的真实病情时,首先就是推三阻四,甚至要求医生保证能够治疗好老人的癌症才会给老人办理住院手续,否则就是人财两空。
老人听着儿女的探讨,心灵的病痛早已替代了疾病的折磨。她努力爬起来,指责儿女的不孝,并要求放弃治疗,回家等死。儿女们顿时集体沉默,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劝阻老人的放弃。值班医生按照工作职责要求离院时,病人家属需要去结账。一听结账,儿女们都像躲避瘟神似的,找着各种理由离开了。没有一个人去搀扶绝望中的老人,没有一个人愿意去承担最基本的急救费用。
医生非常愤怒这些儿女的薄情寡义,更心疼老人的处境。医生再三劝阻老人,并声称自己可以出钱帮老人治病。老人婉拒了,她知道自己得的是绝症,加上儿女都不愿意尽到自己的赡养义务,应该也是对自己生活绝望了。
看了这个情节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也非常同情老人。老人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全部贡献给了四个儿女,抚养儿女长大成人。在儿女们结婚生子后,继续发挥余热,照看孙子孙女,直到疼痛不起,送至医院急救。
这样一个贤良淑德的老人,怎就落得一个不管不顾的下场呢?这样的事例在我的工作中并非是个例,只是以前听到的是倾诉,而没有见证在医院的放弃。
我觉得儿女的不孝跟家庭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前段时间有一篇文章提到,孩子的成长比成才重要。成长包括心理的成长,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社会道德价值观。如果一个人没有这些基本的素质,即便如愿以偿的考上某某名牌大学,今后出入社会仍然会四面楚歌。
如果父母在平常的教育中,灌输给孩子人需要互相帮助、互相体谅、知恩图报;如果父母花更多的精力跟孩子做心理上的交流,与孩子做朋友,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我想,父母老的时候,孩子至少不会只是自私的考虑自己的处境,而不顾老人的疾病。
另外,我觉得老人应该让自己有尊严的活着。每个人都会步入年迈,不再有常规的经济收入。我们要过早的为自己做好打算,不能让自己囊中羞涩。年轻时可以自己购买养老保险,积极的购买政府的医疗保险,只要养老和疾病有所保障,即便是遇到这样的儿女,心里也有底气。
另外,其实能让自己的老年生活舒适安逸,年轻之时就应该勤劳奋进,不能安于现状。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如果我们有一技之长,甚至是行业的佼佼者,我觉得老的时候一定不至于花一分钱都要向儿女伸手,更多的可以给儿女做好榜样,让他们以你为荣。你是儿女心中的神,他们自然会绕膝而处,有尊严的活着比乞求怜悯好一万倍。
老人还应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能每天除了洗碗拖地,就是照看后代。没有自己的精神家园,一旦儿女都不需要你的守护时,就会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虚寂寞。很快就会陷入焦虑甚至绝望之中。我们有自己的爱好,可以发挥自己的余热,继续为社会做贡献。起码我们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时间也就不会觉得十分难过。
老人确实需要关爱,但是更多的是需要自力,需要尊严。